第221章 河阳令田怀礼
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1章 河阳令田怀礼,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自然之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微微蹙眉,北方边界是首都长安至关重要的战略屏障,在后世历史中正是刘邦由此攻入武关,直捣长安,最终逼迫嬴子婴投降,灭亡秦朝。
“朕希望能听到更为详尽的说明!”
...
在华清宫一间装饰精美的暖阁里,扶苏与蒙毅相对而坐,两人之间隔着一张雕刻着龙凤纹饰的檀木茶桌。桌上有一香炉袅袅升烟,散出一股浓郁甜润且略带中药清香的气味。
蒙毅轻轻嗅过那缕香气后继续:“若要说起北地诸事,实则渊源颇久矣。”
“那是燕昭王时期的典故,对于秦而言正值孝公十四年。彼时距离长平血战已然数载。”
扶苏眉头轻挑,心想蒙毅怎么不追溯到更遥远的盘古时期呢?秦孝公十四年相当于公元前307年左右的事迹了... 接下来便浮现出记忆中的一场大战。当年六国之一齐、韩曾结盟共伐秦国欲趁势占取周天子的部分领土...
齐湣王为了阻止这次联盟顺利进行选择贿赂燕将乐毅从而打乱原有计划。
但是这并没能真正缓解危机——之后的战争局势迅速转向不利于楚军发展,先是魏冉带领大军拿下汉水南部区域; 不久白起率部队再度深入攻击, 施行引河水灌注方法成功摧毁楚都城,令无数民众殒命…
燕昭王败退后被迫远徙淮阳(现属河南省), 继而重新确定临时都府所在地。
正是因为这一役立下赫赫战功使得白起封号\"武安君\".
屈原也在这一年悲愤交加投入汩罗江结束自己生命。
... 这种情怀至今难忘 啊!
然后,扶苏目光投向蒙毅:\"那经历那次惨败后难道楚还有翻身之力?”
对方含笑回答:\"国土宽广资源丰富具备多种产业支持如制盐铸铁之类, 加之水运交通便利导致商贾兴旺蓬勃并非轻易一次冲突就会彻底垮台的。\"
...
(以下根据要求删节和改动内容省略部分内容直至结尾)
------------
大殿内寂静无声,仅剩下窗外偶尔几声鸟鸣传进来。
望着外面阴霾密布天气,内心复杂万分感叹道前任统治者给自己遗留下来诸多问题实在不容忽视啊!尤其想到为何曾经着名将军坚持从特定方向出兵征战而不是利用地形优势采取另外更直接路线推进更加令人疑惑难解......
“赵川?就是自称是赵家后人的那位吗?”高强思考了一下回答道:“这是个懂得大势之人。”
嬴政开口道:“如果朕任命他为南阳郡的郡丞会如何?”
高强顿时眼神一亮:“陛下此计,妙哉!”
然而他随即露出了一丝隐忧:“南阳本就有许多赵氏旧人,若是让赵川成为郡丞,恐怕会让当地民众有别的想法。”
嬴政摇头道:“当初朕便说过,远方百姓未归,需怀柔以安其心。后来我便去北部巡边……”
“如今赵川进献国策助我获取巨额利益,这便是功绩,当论赏罚分明。重用此人恰好可以向南阳的人树立榜样……”
嬴政未说出口的是,赵国已然亡矣,这些被边缘化的旧贵族,大抵只盼着重回祖上那富足的生活。
谁坐皇位姓嬴或者姓赵,并非他们在意之事。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嬴政生母乃正宗赵国公族之后,自然对赵国贵胄颇有吸引。
诸如当年孝成王赵歇执政之时,赵国人几乎占据了秦国中枢要职。
此外提拔一些家族却忽视另一些家族亦可分化瓦解其势力。
已经得权者必守护自己所得,而失权者必然谋求反攻。
后世人称之为“以斗促建”……
南阳能这样做,也是因为北方有重兵把守潼关,再往北便是最骁勇善战的咸阳大军。
嬴政心中盘算,待时局更稳,可在洺河畔修一座祭拜赵括的祠堂,借此进一步笼络赵地民心。
就如同后代敬奉文天祥一样,爱国志士值得铭刻于世。
至于效忠的是哪家王朝,并非首要考量。
“若无成果之前,不便多言。”高强沉吟了一会儿,然后告退离去。
然而在御赐的马车上,看着卷宗中提到的公厕建造方案时,陷入深思。
……
嬴政重新披起黑熊毛披风步出阁楼。
需用凉意唤醒自己略感疲惫的状态。
想不到南阳事务复杂超过预期,但及时弥补还来得及。
微风拂面,神清气爽,此刻来看那些积压心间的愁云也不足为惧。
相较于东部各地的错综复杂的局势,近在眼前的南阳实则简单解决。
因离国都咸阳极近,军事威慑足以支撑一切策略。
解开旧怨需缓急得当。
若高强调往南阳主事,改革地方吏治想必可行。
这样一来,新政可落到实处。
百姓所求无非安居乐业。
嬴政笃信推广铁器工具必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新式犁具与耧车投入使用定使耕地更快更易。
如此以往原本十数日耕种量可缩短至七、八天即可完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