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一同沐浴?
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1章 一同沐浴?,大庆:皇子的截胡人生,自然之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唯一让李昊远看不透的是,齐皇对他的态度似乎显得过分“宽厚”
。这段时间以来,只要李昊远上书求情的官员,几乎都被齐皇赦免了。
而这批官员毫无例外都投效成为了他的门生。
就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之内,在朝廷的影响力方面,李昊远已经渐渐能够与李景泽相抗衡。
这样的情势确实显得相当异常。
就算齐皇有意将他当作磨砺其他势力的一块磨刀石,难道现在这块磨刀石的锋利程度超出了掌控吗?
抑或齐皇认为目前朝廷仅有太子和李景泽两股主要势力,对他治理朝堂并不足够稳固,所以他才打算拉拢李昊远加入其中,从而构建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
无论如何,李昊远的力量确实得到了实质性的增强。
齐皇所抛出的糖衣虽然甜,但隐藏的炮弹具体为何还需后续观察应对!
此时的情况如预期一致。
当李昊远为辛其物向齐皇求情时,齐皇毫无波澜地应允了。本以为流程结束可以离去,然而却被齐皇叫住了:
“李昊远!”
“儿臣在!”
齐皇抬眼注视李昊远片刻,淡淡问道:“北齐使团进京请求议和,你觉得派谁做接待使者合适?”
李昊远略作思索答道:“回陛下,儿臣推举辛其物担任正使!”
听到此话,齐皇眼中闪过一丝意外:“你倒是懂得举贤不避亲啊!”
李昊远躬身一礼回应道:“陛下,儿臣只是认为他是最称职人选。”
齐皇对此未置可否,继而询问:“那副使呢?”
李昊远略一停顿,回答道:“这个…… 儿臣对鸿胪寺尚未了解深入,实在无法做出准确评判!”
齐皇随即提出:“范闲这个人你看如何?”
李昊远猛然抬头,有些措手不及:什么情况?齐皇想让范闲投入自己麾下?这不太合常理呀!还是齐皇有意在试探我?
稍加思考之后,李昊远答道:“回陛下,儿臣认为范闲才华横溢,言辞也颇有条理,可能够胜任接待副使一职。”
鉴于难以完全把握齐皇的意图,索性直接表达事实。“你真的认可范闲?”
齐皇似乎对此颇感惊讶。
李昊远摇头说道:“儿臣其实并不欣赏范闲!”
“为何?”
李昊远拱手回答:“因为儿臣认为范闲举止玩世不恭、性格桀骜不驯!他对皇室欠缺必要的尊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处理事务!这样的人,儿臣着实不喜欢!”
听完汇报,圣上仔细打量了太子几眼,似在判断他话中真假。片刻之后,才又问到:“那你为何还要推举他?”
“因为臣儿不愿因个人喜好而误公!”
太子正色答道,“虽说臣儿对他确实无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个人才!”
“这次我国大胜北齐,实为难得的佳绩,自然要把这样的气势延续到接下来的和谈之中。而范闲不仅智谋超群、能言善辩,还性情倔强,正适合充当此任。因此,臣儿的推荐完全是为了国家利益着想。”
皇帝沉思许久,随后挥了挥手说:“既然如此,明日你便上一份奏折罢,去吧。”
“儿臣告退。”
看着离去的太子身影,皇帝久久未语,最后长叹一口气,心里满是对太子的惋惜。
不可否认,无论是才华还是能力,太子都是三个皇子中最出色的,具备做明君的潜质。可惜的是,他是她的儿子——这让一切都变得复杂起来。
当初参与处置叶清眉事件的人数众多,若是让太子即位,京都势必血雨腥风,甚至可能波及自己死后的声名。这并非圣上乐见的结果。
所以无论如何,有些事自出生那日起就已经注定无法改变。
从宫中出来,回府的路上,太子反复思索刚才的对话。显然圣上又在算计些什么事情,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不是他愚钝,而是圣上向来布局深远,往往等到最后一刻才能看清全貌。
正如这一轮对朝堂的整顿,谁能想到其实早在册封时就已悄然开始?
冥思苦想一阵,太子依旧没有结果。无奈之下决定不再浪费精力猜测圣上的想法。反正最终还是要靠应变解决问题,就算真被牵入局中,凭自己现有的实力也足够正面应对。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他更希望圣上能够自行退位,至于如何达成,他已经有了初步规划。目前京中已被圣上牢牢掌控,若想突破当前的局面只能向外寻求助力,这一次出使或许是个契机。不过亲自前往还需精心准备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