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林相求见
自然之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章 林相求见,大庆:皇子的截胡人生,自然之美,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请放心,我要的只是一个小玩意儿,不过是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绝不涉及内库财权问题。
我明白这些决定权在于陛下,并非一个小小的赌约能改变的。”
听完此言,太子总算松了一口气:内库财权落入李承渊之手绝非好事!待两人讨论完毕后各自离开,而李承渊选择留下来享受一番,毕竟他本意便是寻些乐子,结果一上午忙着观景未曾好好享用,自然要补回一些乐趣。
对于明日诗会,李承渊并没放在心上,胜负于己无甚影响。
范府的马车上,范若若忧心忡忡地问:“哥哥,你有信心能赢明天吗?”
“没什么把握,”范闲坦诚回答,“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范闲的确没有信心胜出。
李承渊的才华已经让他胆战心惊,尤其那一首《明月几时有》更是令人汗颜不已,更不用说对方明日是否会拿出更加惊艳的作品。
虽然他自己也有许多家乡流传的经典之作,但在《明月几时有》面前都相形见绌。
因此,他已经做好了输的心理准备。
然而,他的初衷也不是赢得胜利,而是想迫使三皇子露出破绽。
范闲只希望能够通过明日之事弄清楚对方的真正目的。
不再多虑,范闲还有其他重要的事需要解决。
滕梓荆假死后重返京城,却发现自己妻女离奇失踪。
有关他妻女下落的情报存于鉴察院。
范闲正沉浸在思索中,忽然听到车外滕梓荆停下车喊道:“这里没别人,可以下车了!”范闲和范若若、范思辙简单交待后,悄无声息地下了车。
随后,他来到鉴察院,在这里第三次遇见了王启年。
这次见面二人相谈甚欢,范闲也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只是王启年说文卷要到第二天再送来,范闲表示同意。
接着,范闲在王启年的带领下来到他母亲留下的石碑前。
费介临走前特别嘱咐过他要看这石碑。
当看到石碑上的铭文时,范闲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母亲的理想与人格:
“我希望庆国之法为了民生而立,不分高低贵贱,不因贫困而剥夺权利。
希望每个冤案都能昭雪,罪行不能被强行加于人;法律如利剑,破除阴暗迷惑,无需依赖神明的救赎。
我希望庆国民众能够依循真理,懂礼知义,坚守仁慈之心,不因财富论断胜负,不向权势屈从;同情弱者,厌恶不平之事;危难中坚定不移,独处时常自我反省。
我希望世世代代没有压迫束缚,所有人皆有权自由生活,追求幸福。
愿世间之人皆生而平等,无有贵贱之分;保护生命,追求光明,此为我所愿。
即便道路曲折多艰,吾将无畏前行,追求人生平等。”
那一刻,范闲被深深震撼,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精神洗礼的力量。
然而,眼前的石碑已被灰尘覆盖。
范闲心中仍觉得母亲的愿景不过是个遥远的梦想罢了。
同一时间,皇宫中的寝殿,庆帝在翻看奏折,并听取侯公公关于有味轩发生事情的汇报。
三个皇子聚集一堂,并引发了争执,甚至范闲不惜掀桌反抗。
李承渊再次亲自出面对付范闲,这是太子指示的结果。
至于李宏成,则是听从了二皇子李承泽的吩咐。
这些皇子们可谓各有手段。
对此,庆帝对范闲的表现相当满意,这孩子既有冲劲又有胆识,明显强于李承渊。
庆帝决定加强对范闲的培养。
至于太子李承渊的行为让庆帝颇感疑惑,尤其二次动手打范闲,真意何在?这一切让他感到越来越看不清这个三子的真实动机。
这倒增加了局势的未知性和趣味性。
此时林相求见,打破了庆帝的思绪。
“宣他进来吧”,虽心有不满但依然保持平静的他回答道。
而在傍晚时分,李承渊带着几个姐妹结束了一天的玩乐,回到了礼郡王府。
虽然她们已经累得筋疲力尽,李承渊却显得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时间——他终于有机会尝试白天系统奖励给他的养元酒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特意请老黄陪饮,老黄自然喝的是府里最好的酒。
当闻到李承渊酒中独特的香气时,老黄好奇问道:“殿下,您这酒味道好像不一样啊?”
李承渊摇头:“不行,你可不能喝这个。”
见此情景,老黄更是兴趣浓厚:“哎呀,殿下,这么好的酒您怎么这么保密呢,至少让我闻一闻也好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