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陈平的考察
爱吃自制玉米花的哈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陈平的考察,金三角1951,爱吃自制玉米花的哈代,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借安置退役老兵的机会,陈平也亲自到掸邦农村进行了考察。
掸邦的农村,在废除土司制度之后,就将土司的土地分配给了农民。
掸邦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很少大规模的平原,因此,掸邦农民的土地比较分散,无法实现规模经营,农村的经营模式以家庭经营为主。
政府并不干涉农户的经营。
政府主要为农民提供服务。
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只到乡镇一级,乡村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自我管理。
农民以村为单位设立农会,农会是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政府通过农会,给农民提供金融、技术和水利方面的帮助。
这个时候,掸邦农村的交通还很落后,虽然掸邦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但交通建设要覆盖到乡村,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但尽管如此,掸邦的农村还是有了很大的变化。
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自主经营,因为掸邦一直有烟土收入,掸邦没有农业税。
以后禁绝烟土,但工业在高速发展,掸邦不需要从农民手里征税,更大的可能是,将会对农民进行补贴。
勤劳的农民家庭,耕种土地的同时,还从事养殖,空闲时间还可以外出务工,只要没有大灾大难,掸邦的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 ,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
农村的交通,虽然没有根本上改善,但政府和农会组织农民,在农闲时候修建道路,通行条件还是有了较大的改善。
陈平向邻国过来的移民了解过,对比邻国的农村,掸邦的农村发展已经远远超过邻国。
农村还是掸邦最弱的一块。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差距越来越显现。
任何国家都一样,工业的生产力效率和产值远远超过农业,工业越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会越来越低。像后世的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农业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
掸邦以工业立国,而且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用工需要大量劳动力,也吸引着掸邦农民前往城市,成为工人。
估计从掸邦的第二代开始,农村将留不住年轻人。
而掸邦的粮食,以后将不能自给,这是肯定的。
随着掸邦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而掸邦山地多平原少 ,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不能自给,是必然的。
但掸邦四周都是粮食出口国,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还有印度,进口粮食极为方便。
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可以利用全球的资源进行发展。
所以掸邦的农村,不是掸邦发展的重点。
掸邦以后还会将居住在深山的土着搬迁下来,安置在小城镇。
而整个掸邦的人口,以后将主要居住在城市。
掸邦城市化率的目标,最低是百分之八十。如果工业一直发展,城市化率将达到百分之九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