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险山难攀
山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04章 险山难攀,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山泽,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禀陛下。”詹同出班,有些为难道:“此次中榜学子百十人,二甲留京,三甲外放地方,官职尚且不足。”
“若是将这数十名安南学子也留任我朝,恐无处安置。”
“况且!”
詹同意味深长看了眼那些个安南学子,“这些学子终究是外朝之人,总归会有人就两国之事做文章,甚至出现什么亲疏远近的论调,也不无可能。”
“容臣说句放肆的话,即便我吏部平等待之,眼中无我朝学子、他国学子之分。”
“可好事之人总有非议。”
“如此烫手山芋,我吏部不敢接!”
詹同话中之意自然再明白不过了。
这些个安南学子身份特殊,即便妥善安置也有诸多非议。
吏部也是挑明了不愿安置。
可听到詹同这话,安南学子中有一人赶忙出声道:“启禀大皇帝,启禀大人。”
“我等身于不义之国,何敢有诸多非议?”
“如今我等故国引的诸国合兵围剿,已然是天怒人怨,国将不国。”
“说我等众人已无国无家都不为过。”
“因此眼下天朝若是准我等留居,那便是莫大的恩典,无论予以何种差事,我等只有心怀感激的份,断无私自非议之理。”
“烦请大皇帝开恩,准我等留居天朝!”
“烦请大皇帝开恩~”
“烦请大皇帝开恩~”
看着一众安南学长紧跟着继续叩首,此刻朱标不免有些好奇了起来。
昨夜李景隆究竟和这些安南学子说了什么,竟让他们如此死心塌地,想要留在大明为官。
至于詹同方才所说的诸多顾虑,朱标压根就没当回事。
詹同摆明了就是要把丑话说在前头,省的后来其他官员还有这些安南学子闹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
大明既想通过文教、科举来吸纳他国学子,大明长远的战略目标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国家强盛吸引他国百姓归心。
那眼下则必然要接纳安南学子。
否则的话,将来诸国学子、百姓意欲投靠,便也是心生顾忌。
“詹尚书!”
也是看朱标半晌没有表态,就好像在等谁开口一般。
李景隆眼眸微转,随即出班请奏道:“詹尚书,这些个安南学子情真意切,所言不可不听。”
“倘若我朝铁面无私,仍是将他们逐出我朝,逐回安南。”
“岂不是让这些才子徒遭战火,将他们往火坑里推?”
“如此不仅有损我朝求贤若渴之名,更会辜负陛下仁德之心。”
说话的同时,李景隆始终用余光注视着朱标的表情变化。
当看到自己说出最后一句时,朱标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景隆当即便跪在地上,转而冲朱标高声请命。
“陛下开恩,微臣官职低微,却情愿为这些安南学子做保。”
“将来若有非议,臣愿领罚。”
见朱标没有立即出声,反而饶有兴致的盯着自己,李景隆略微沉吟后,赶忙补充道:“臣为今次科举副考,自当照拂此次科举士子。”
“微臣以为,无论安南,其他诸国士子若愿留任我朝,也当应允。”
“微臣同样愿为他国士子做保。”
“嗯。”待李景隆如此说完,朱标这才满意点了点头,冲詹同问道:“詹卿,有李景隆做保,吏部可能为他国士子安排官职?”
“微臣领旨~”
随着詹同声音落下,朱标示意传胪大典继续进行。
而此时不仅安南学子,其他诸国的学子也有心想要留在大明。
毕竟在他们眼中,大明乃是天朝上国,是他们国主都要敬重的存在。
倘若他们能为上国之臣,届时回朝,他们本国的官员自然要礼敬有加,没准就连国主都要高见他们一眼。
更何况留任大明又不是将自己卖给大明,再无还朝。
将在大明为官当个跳板,为自己镀层金,回朝之后自然也能得到重用。
“我等愿留在大明,为天朝效力,还望大皇帝允准。”
“祈求大皇帝允准!”
随着这些个学子声音落下,朱标颔首示意的同时,缓声继续道:“詹尚书主管吏部,吏部既无异议,又有副考李景隆做保。”
“此次科举及第的诸国学子,若有所愿,皆可留我大明任职。”
“待到任上,你等也当恪尽职守,不可辜负李副考之恩情。”
“臣等遵命!”
看着不只他国学子,就连大明本国的学子也齐齐领旨叩拜。
被冯诚带过来的常平等人也算回过神来。
朱标这摆明了是要抬高李景隆在士子中的地位,虽是副考,可李景隆却也真真正正成为了此次及第学子的座师。
他们本想搅乱传胪大典,证明武人不能担任科举考官。
可眼下看来,李景隆的学子座师之位甚是稳当,今后朝廷再任武人为科举考官,也就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且.....
常平等人更是清楚,朱标既要抬高李景隆在文臣士子中的地位,那必然是为将来改任其到六部为官做准备。
如此一来,他们这些文官的地位将来岂不是岌岌可危?
就在常平满脸愁容,为自己将来担忧之时。
传胪大典刚一结束,常茂便带着锦衣卫立时出现在他们几人跟前。
“常大人,同本官到诏狱里走一趟吧。”
“啊?”
“我等...我等并无错处啊.....”
“御史台弹劾诸位大人任上不明,或有枉法之行。”
“几位大人若果真堂堂正正,那便同下官到锦衣卫衙门走一趟,一切说清楚后,自当送诸位大人回府!”
闻听此言,常平等人终是无话可说,只等耷拉着脑袋朝锦衣卫衙门走去。
科举落罢,吏部也将今科及第士子分发各个衙门。
御史台人员得到补充的同时,先前空置的地方县官也少有空缺。
一月时间,大明境内自是鼎盛。
而蓝玉率领的大军也抵库伦山下,不日便要对吐蕃展开攻势。
“下官见过梁国公,见过诸位将军。”
中军营帐内,池广平冲诸位将官拱手一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