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居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 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修仙从高二开始,刘居胥,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清影翻着书页,内心有所感悟却实在想吸取书中的精气神。
第二章-文明跃迁密码:灾难纪元的认知革命
当我们将目光穿透时间的重重迷雾,回溯人类文明的悠悠岁月,映入眼帘的是一部雄浑壮阔却又跌宕起伏、布满曲折的宏大史诗。
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从最初的蒙昧曙光中蹒跚起步,一路磕磕绊绊,历经无数次的兴衰荣辱、起起落落。
其间,有一些特殊的历史节点,宛如平静湖面骤然掀起的惊涛骇浪,又似沉睡火山突然喷发的汹涌岩浆,以一种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势迅猛袭来。
它们带着无尽的破坏力,看似要将人类世世代代辛苦积累的文明硕果无情地卷入深不见底的无尽深渊,让整个世界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泥沼,永无重见天日的可能。
然而,历史就像一位充满智慧与神秘的魔术师,总是在最绝望的时刻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奇妙转折。
这些看似足以毁灭一切的灭顶之灾时刻,实则暗藏着推动文明飞跃的神秘密码,宛如隐匿在黑暗中的璀璨星辰,悄然指引着人类社会艰难地迈向新的高度,成为文明进程中最为关键的强大驱动力。
把时钟拨回到14世纪中叶,欧洲大陆毫无征兆地迎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恐怖浩劫——黑死病。
这场瘟疫仿佛是一头从地狱最深处挣脱枷锁、咆哮而出的可怖恶魔,它张牙舞爪,带着致命的威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扑向这片古老的土地。
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远远超乎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所到之处,宛如被死神的镰刀无情扫过,一片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凄惨景象。
短短数年之间,黑死病就如同一个冷酷无情的生命收割者,无情地夺走了欧洲约三分之一人口的鲜活生命。
曾经那些熙熙攘攘、充满欢声笑语和蓬勃生机的城镇乡村,在瘟疫的肆虐下,瞬间被死亡的阴影严严实实地笼罩。
狭窄的街道上,堆满了无人掩埋的尸体,层层叠叠,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
昔日繁华热闹的都市,往日的喧嚣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寂,宛如一座巨大的鬼城。
恐惧与绝望如同厚重得化不开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欧洲人的心头,让人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深渊,几乎被窒息的绝望感所吞噬,连呼吸都变得异常沉重艰难。
在这场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痛的灾难之一中,薄伽丘幸运地成为了幸存者。
他亲身经历了瘟疫期间的种种人间炼狱般的惨状,近距离目睹了人性在极端困境下的丑恶与善良、生命在病魔面前的脆弱与顽强。
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如同深深烙印在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时刻刺痛着他,也激发着他内心深处的创作冲动。
带着对这场灾难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洞察,薄伽丘将自己在瘟疫期间的所见所闻、内心深处那些波澜起伏的所思所感,都倾注于笔尖,化作了一篇篇震撼人心的文字,最终汇聚成了《十日谈》这部不朽的传世着作。
在《十日谈》中,一句“瘟疫让我们看清,那些道貌岸然者的长袍下爬满虱子”,宛如一道划破漆黑夜空的耀眼闪电,瞬间照亮了人们被蒙蔽的双眼;
又好似一把锋利无比、寒光闪闪的匕首,直直地刺向当时被广大民众视为神圣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教廷权威。
在黑死病肆虐的艰难时刻,平日里那些高高在上、口若悬河地宣扬着救赎与博爱的教廷神职人员,却在这场灾难面前彻底暴露了其虚伪与无力的真实面目。
许多神职人员不仅未能履行他们平日里所宣称的神圣职责,反而在疫病横行、民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纷纷染病离世,或是为了一己私利,选择逃避责任,将民众的生死安危抛之脑后。
曾经被广大民众奉为精神支柱,给予他们心灵慰藉和生活希望的宗教秩序,在这场灾难的猛烈冲击下,开始摇摇欲坠,根基逐渐崩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