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辟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6章 古籍寻踪,无尽灰夜,柯辟邪,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天晚上,夜黑风高还下着雨,时针刚悄悄走到十一点三刻,何丽溪就推开了古籍修复室的门。你瞧她,进门后把那个帆布包“啪”地一下挂到黄铜衣架上,这时候,玻璃罐里的陈皮也跟着轻轻晃了晃,在台灯下投出个细长的影子,就跟个小妖怪似的。
这座图书馆可是民国时候建的,一到雨夜就返潮,空气里全是樟脑和霉菌混合的怪味儿。
“小何,这是新收的《晚清江州府志》残本。”嘿,同事张明远隔着三排书架就扯着嗓子喊她。只见他怀里抱着个牛皮纸包裹,那包裹居然还渗出暗褐色的污渍,也不知道是啥玩意儿。“捐赠人说是在老宅房梁夹层发现的,你小心处理虫蛀……”话还没说完呢,头顶“轰隆隆”一声炸雷,整排日光灯管就跟发了疯似的开始频闪,把张明远的话尾都给吞了。
何丽溪伸手接过包裹,这一接可不得了,指尖摸到一种冰凉凉、黏糊糊的感觉,怪渗人的。她解开那个褪色的蓝布系带,刚一打开,泛黄的书页间“嗖”地一下飘出半张带焦痕的仕女图。画上的女子穿着藕荷色袄裙,眉眼倒是挺清丽,可就是透着一股哀戚劲儿,左眼下方还有粒朱砂痣,右下角题着“辛丑年秋月绘于清荷苑”。
这窗外的雨是越下越大,何丽溪正想把这残页夹回扉页呢,发现内封还压着半截褪色的红绳。她刚要凑近仔细瞅瞅,好家伙,整座图书馆“啪”的一下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等应急灯“唰”地亮起来,何丽溪差点没吓晕过去,就看见那玻璃窗上密密麻麻全是湿漉漉的手印,再一瞧,那张仕女图正诡异地悬浮在修复台上呢,这可太邪乎了!
打那以后啊,何丽溪就不对劲了。闺蜜陈雨桐瞅着她脸色蜡黄蜡黄的,就关心地说:“丽溪你脸色好差,要不要请假?”说着递过来一杯热可可。这时候俩人正在整理地方志特藏室呢,陈雨桐突然指着《江州乡贤录》,扯着嗓子就惊叫起来:“这个沈静姝的画像!”何丽溪凑过去一瞧,泛黄纸页上的女子梳着堕马髻,左眼下的朱砂痣跟那残页上的简直一模一样。何丽溪心里“咯噔”一下,手哆哆嗦嗦地翻到生平页,上面写着:“沈氏静姝,光绪二十七年因私通洋人之嫌投缳自尽,其父沈文柏时任江州知府……”
到了深夜值班的时候,何丽溪也不知道咋的,就鬼使神差地取出那本府志。刚打开,台灯“噼里啪啦”爆出一串火花,书页自己就“哗啦哗啦”动起来了,最后停在记载“辛丑年清荷苑命案”的章节。更神奇的是,那墨迹就跟活了似的,自己游动重组,居然显现出全新的文字:“沈静姝实为知府妾室所害,凶器银簪藏于……”
这时候,突然“叮”的一声微信提示音,把何丽溪吓得手一哆嗦,直接碰翻了茶杯,那水渍在桌面上蜿蜒出一个诡异的形状。等她拿纸巾去擦的时候,水痕竟然显露出“东配殿”三个字,你猜怎么着,这“东配殿”就是这图书馆前身——城隍庙的旧称。
何丽溪觉得这事儿越来越玄乎,就跟老馆长周子皓说了。老馆长听完,镜片后的眼睛“咕噜”一转,闪过一丝异色,慢悠悠地说:“东配殿遗址在现在的古籍书库。”说着就掏出钥匙串。何丽溪眼尖,一下子就注意到他腕间系着褪色的红绳,跟府志里发现的那根一模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