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灭门绝户?皆惧断根本而绝后路罢了
苏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灭门绝户?皆惧断根本而绝后路罢了,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苏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的文艺作品里想要表现某个人物的凶残邪恶,也会用这个人做了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来表现,例如《九品芝麻官》里的常威,杀了戚家上下一十三口。
但是中国人对于“杀小孩”却不以为意,汉语里甚至有“斩草除根”这样的成语;
文艺作品里,也对杀小孩不怎么在意,比如2023年大火的《封神》电影里,面对西伯侯抱着的小婴儿雷震子,二郎神杨戬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说要杀掉;
而西方则不同,他们总体来说是海洋文明,以渔猎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在渔民当中“绝户网”是绝对被禁止的。
渔民们谁要是用了这种网,那是要被其他渔民群起而攻之的。因为你不让最小的鱼跑掉,明年后年你就无鱼可捞了,从而自己也就活不下去了。
所以,以渔猎为主要生存方式的民族,他们对于“杀小孩”天然有一种不能接受,这和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的中国人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正如上面所说,中国人觉得必须“斩草除根”,否则就会“春风吹又生”。
至于“灭门”,渔猎民族倒是没什么心理负担。因为渔民们并不知道这一网下去是不是鱼的全家,所以他们表现出来无所谓的态度。
至于游牧民族,他们的做法是“不杀比车轮矮的小孩”,背后的社会共识是:杀了没有繁殖能力的小牲畜,明年后年就没有牲畜了,那自己也就活不下去了。]
郑和看着天幕想起过去看过的种种,感慨道:“禁绝户网,不仅仅是害怕天罚,更有着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海上风涛险恶,倘若竭泽而渔,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舟楫空返,威胁生存的道理。至于‘灭门’之说,与海上‘绝户’实际上是殊途同归——都是皆惧断根本而绝后路,这是生灵存续之共理。”
忽必烈策马扬鞭,轻哼出声:“草原之民,幼羔不杀,可不是什么妇人之仁。羔长可为羊群,孩幼可成勇士。中原人所谓的斩草除根,恰似焚荒原以驱狼,虽烈却损沃土,长久以往必自取灭亡。”
“后世的祥和可不代表此时的平静。”
司马迁轻叹,虽知道都是玩笑但所反应出来的本质还是让他心有戚戚:
“纵观史册,白起坑赵卒四十万,项羽屠咸阳焚阿房,皆以‘除恶’为名,而留千古骂名。”
“农夫锄草尚留余地,治国牧民岂可尽绝?‘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恩怨分明,方显人道。”
这世道倒是变了,变得更现实更功利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