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门弄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0章 摸底,幸好遇见神,班门弄茶,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劭在皇位上坐了两个多月,被两位皇叔、几个兄弟、一帮旧臣们一起,拉下马、斩杀。
随他一起被杀的还有老二刘濬。
三皇子、武陵王刘骏,早先在城南新亭(雨花台)已宣布称帝。
刘骏率义军攻进皇宫后,恢复老爹的“元嘉”年号。
半年后,他改年号为“孝建”,意思是反刘劭之道而行之,以孝建国。
后世称刘骏为“孝武帝”。
后世对历代皇帝追谥的等级,由上往下是“文、武、明、睿、康、景、昭、宣…”,可见刘骏的等级不低。
顺便说一句,后世对刘骏的恶评,着墨点在“淫乱”二字,且全部来自《魏书》、《宋书》两部史籍记载。
分析一下:
1.《魏书》以“北魏”为正统,自然故意贬低“刘宋”。
2.《宋书》作者沈约,他是刘劭任命的淮南太守(之前任盱眙太守)沈璞之子。沈璞被刘骏杀害,沈约对刘骏有故意摸黑的动机。
3.两部史籍抹黑刘骏的主题是“淫乱”,这只能证明刘骏在其它方面无懈可击。
因为,皇帝后宫三千粉黛,本来都是供皇帝传宗接代、搞娱乐活动的。何来淫乱之说?
至于说刘骏与生母路太后乱伦,更是毫无依据。——这种脏水,史官可以往任何寡居的太后身上泼洒。——只要当时皇帝默许、不灭他九族。
扯远了一些。
……
孝武帝追谥大哥刘劭为“元凶帝”。
孝武帝能文能武,但从未在中央工作过。
好在有皇叔刘义恭支持。
在元嘉二次北伐时期,刘义恭是大将军、全国军队总指挥、后勤总督,刘骏是徐州刺史、东线大都督,二人的办公室在一起,合作可谓相当默契。
尤其是二人与拓跋焘的军队直面硬刚、派手下才俊打嘴炮的经过,更是一段佳话。
所以,二人再次配合,内耗极小。
在刘义隆时期,刘义恭的地位就是在一人之下、其余所有人之上。
这时,刘骏拜他为太傅、大司马、录尚书事,其地位依然是一人之下、其余所有人之上。
不过,这次他是真正的实权首宰。
因为刘骏知道:这位皇叔一直是全国军队荣誉总司令、后勤大总管,在军中威望极高。
其实他对处理朝政也有很强能力,只不过他吸取四哥刘义康教训,向来是韬光养晦。
借助这位皇叔的威势,刘骏掌控朝廷的效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
刘骏放心地让这位皇叔掌握大权,还有一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原因:元凶帝刘劭将刘义恭的12个儿子全部杀死了。这位五皇叔要重新开枝散叶、培养继承人,任重道远。
总之,起码很长时间内,刘义恭对新皇帝没有任何威胁。
另一位皇叔、南谯王刘义宣,是最早跳出来讨伐元凶帝的皇族勋贵,也是第一个表态支持刘骏的亲王。
但刘骏对这位六皇叔,表面上,拜对方为中书监、丞相、扬州刺史,晋爵南郡王。但心里则颇为提防。
刘义宣有口吃毛病,不善言辞,但心思很多。
他琢磨:回到京城,在朝堂上任职,无论头衔多么高,上面总有五哥刘义恭压着。
最主要的是:回到朝堂担任宰相,那扬州刺史就只是个附带职务。
因为扬州下辖的丹阳郡是京畿重地。扬州刺史部的军权,从来都是由中央节制。
自己这头失去了荆州军队掌控权,那头的扬州军队,自己不可能拥有绝对指挥权。
这年头,父子关系都靠不住,更不用说兄弟关系、叔侄关系。手头没有军队很危险。
于是,刘义宣上表恭谢新皇时,又表示自己习惯了荆州,不愿挪窝。
刘骏便更改诏书:南郡王刘义宣以丞相身份兼领荆州、湘州刺史。
接着,刘骏发布一系列人事任命,对地方大员、军队将领作出相应改组、调换。
随王刘诞改封竟陵王、扬州刺史。
大功臣沈庆之任南兖州刺史、臧质为车骑将军和江州刺史、柳元景为领军将军、王玄谟为徐州刺史、鲁爽为豫州刺史、鲁秀为司州刺史、朱修之为雍州刺史、刘秀之为益州刺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