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土地问题(下)
陆一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2章 土地问题(下),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陆一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三,简化徭役种类,将徭役折成实物税,与均摊到田亩之中,一并征收。
第四,废除一切事前的优免特权,改为事后补偿。天下凡有田者都要按同一标准纳税,无一例外。原本有优免特权的,待核准后定额退回,以防止利用优免权隐匿土地,避免国家收入减少、百姓负担过重。
这样的要求是否能够贯彻实施,还有待与朝臣讨论,至于如何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古人自己的智慧了,反正朱标是自认力不能及。
此外还有解决实物缴税的征收、运输损耗以及货币征税等等问题,在明代的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应的办法,只是过于细碎,朱标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具体办法当然是找饱学有识之士来想。
朱标身为皇帝,不可能凡事亲力亲为, 他需要做的就是出个概念,把握大方向,为真正干事儿的人撑腰,以求把好的制度落实下去。
无论如何改革,朱标所处的明代终究还是封建社会、阶级社会,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消除的,只能尽力缓解。明代的地主阶级,主要分成三类,即贵族地主、官绅地主以及庶民地主。贵族地主包括皇室、诸王、公主以及勋臣贵戚,简单来说就是有世袭爵位的人。这些人位于统治阶层的最上层,有全面的免税免役特权,而且阶层相对固定,很难流动,这些人的奢侈程度最甚,是典型的寄生虫。
官绅地主,就是凭借高民一等的官身或者士身获得土地,有一定的优免权。这个阶层相比于贵族阶层,流动性大一些,普通人可以通过科举当官,进入该阶层,被贬失势的官员也有可能退出该阶层。
庶民地主,一般没有特殊身份,与普通农户无异,但是通过各种方式占有不少土地。这一地主阶层的流动性最强,他们与自耕农、佃农之间的变换最为频繁。
阶层的流动,意味着有上升通道,底层的人有奋斗的积极性,社会更具活力,这比之更早的世家门阀时代,要强得多。
朱标施行改革,对于贵族地主的利益触动是最大的,改革的最大阻力也来源于他们。这一阶层的人与朱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妻子、弟弟妹妹、各位公侯叔伯都身处其中,人情关系很难处理。但是,这一阶层必须要压制,否则改革就会沦为空谈,这正好与他一直琢磨的宗室制度改革相契合。
看着纸上写的几条纲要,朱标自顾自地点了点头,向后一靠,闭目养神起来。这样的大动作,显然不是可以直接拿出来在朝会上讨论的,需要事先探探口风,找几个得力之人来查漏补缺,以免脱离实际,贻笑大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