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亦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章 火爆,我在贞观朝当神豪,璟亦安,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与此同时,皇宫内,李世民正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每人一份大唐周报。

“此举甚妙!”房玄龄翻阅着报纸,赞叹道,

“既宣传了朝廷政令,又不失趣味性,百姓定会喜闻乐见。”

李世民满意地点头:

“李青此举,可谓一箭多雕。传朕旨意,从今日起,各州县皆须设立报刊驿站,确保《大唐周报》能及时送达天下各地。”

于此同时,整个大唐境内突然出现了一批身着统一青色长袍的陌生人。

他们的衣袍上绣着“大唐周报”四个小字,显得格外醒目。

这些青袍人肩上都斜挎着一个特制的布袋,袋子上同样印有“大唐周报”的标志。

他们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大唐各个村庄之间,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每到一个村子,这些青袍人便会在村中最宽敞的空地上搭起一个简易的木台,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前来围观。

当人群聚集得差不多时,青袍人便会从挎包中取出最新一期的《大唐周报》,用洪亮而富有节奏感的声音朗读上面的内容。

他们的朗读技巧极为娴熟,读到政令时庄严肃穆,读到《西游记》和其他版块时则声情并茂。

村民们对这些从未听过的奇闻异事充满了好奇,常常听得如痴如醉。

甚至有人专门准备了小板凳,一听就是大半天。

读报结束后,这些青袍人并不急着离开,而是会在村中停留一段时间。

对于村中发生的各种趣事,青袍人也会详细记录,并询问村民们对朝廷最新政策的看法和建议。

有时候,他们还会拿出一些预先准备好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民意调查。

比如“您认为朝廷的减税政策是否合理”或“新修的官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这些青袍人中有不少都是李青从科举落榜的读书人,他们一边做着读报和记者的事物,一边也能备考,一举两得。

结束后,这些青袍人会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整理成文书,投递给驿站。

而驿站的快马,则日夜兼程地将这些文书送往长安城的《大唐周报》总部。

在总部,李青亲自带领一批编辑,从海量的民间故事和民意调查中精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作为下一期《大唐周报》的素材。

通过这种方式,朝廷的声音得以传到最偏远的村庄,而民间的声音也能直达天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信息循环系统。

李世民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禁感叹道:

“此举,比奏折还要实用,朕终于能听到百姓的真实声音了。”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读报人逐渐成为了连接朝廷与百姓的重要纽带。

……

《大唐周报》发行两期后,反响空前。

每逢发行日,长安城各大茶楼门前排起长队。

虽然现在大唐周报已经收费,但是两文钱的价格,就能读到这么有趣的故事,很多人还是很乐意的。

这天清晨,李青站在印刷坊内,望着忙碌的工人们和堆积如山的稿件,不禁感到头大。

“又有十七份来自凉州的民间故事需要筛选,还有二十三份洛阳传来的民意调查。”

管事递上厚厚一摞纸张。

李青接过后随手翻了几页,叹了口气。

每天处理这些繁琐事务,哪还有时间享受生活?

他原本计划这个春天钓钓鱼,踏踏春,出去走走,看看没被现代工业污染物大唐风景的。

眼前的一切与他惬意悠闲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

“报纸的事情,还是交给其他人吧。”

李青放下手中的稿件,决定找人接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出狱后离婚,妻子后悔不已

向上的竹子

你出轨在先,我功成名就你哭什么?

燃烧小太阳

李明轩的大学生活

安可然

江山聘:一世芳华

灵笙一月

你让我娶傻千金,还回来跪求我?

今夜霜降

师妹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灵清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