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诸葛亮和庞统被抓了
会飞的狍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3章 诸葛亮和庞统被抓了,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会飞的狍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等东吴大军出现溃退迹象的时候,张绣也豁出去了,带着一万本部步卒,也冲了上来,展开猛攻。
惊慌失措的东吴兵卒,就没见过这么能打的大军,砍不死,根本砍不死。
以前跟交州山越人打仗,没这么难啊,再也坚持不住,纷纷逃跑溃散。
要不是孙权壮士断腕,跑得贼快,估计就成了净世白骑的蹄下亡魂。
鲁肃心有余悸,边跑边叹息:“主公,若论马战和步战,刘华家的大军当属第一,堪称无敌啊。”
孙权依旧不服输,给自己打气:“好在我江南各郡都是水乡。
战马过来就得陷马蹄子,他家骑兵再厉害,也是无用武之地。
江南这片,还得靠水军。”
襄阳城内,蔡瑁、张允及荆州文武全都慌了,看着城外郝昭的四万镇军营大军,还有太史慈的两万功德金骑,黑压压一片。
六万大军围城,兵威赫赫,也都是两腿打颤。
看来荆州已经大势已去,孤零零一座襄阳城,就三万步卒防守,外无援兵,内部心还不齐,这破城该怎么守,迟早是要被攻破的。
蔡瑁也不是啥硬骨头,感觉拼死抵抗没有意义,最后也难免身死道消。
还不如态度好一点,提早投降,争取个宽大处理。
终于,经过两边城头喊话,刘华和蔡瑁、张允、蒯良等荆州高层坐在一起谈判。
荆州文武还是单纯啊,上了谈判桌就回不去了,在刘华各种无耻操作之下,双方很快达成一致。
蔡瑁等人是流着泪走出来的,荆州上下全部归入刘华麾下,算是彻底臣服了。
刘华扒拉一下投降过来了的文臣武将,好家伙,简直是捅了人才马蜂了,竟有五十多个,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小崽子搞不明白,仅是荆北四郡,就有这么多文臣武将,老叔刘表是怎么挤在人才堆里,还坐不稳一州之地的。
刘华毫无刘表的风骨,很是强势,令蒯良、蒯越、蒯祺、庞季、杨仪、伊籍等六入洛阳中枢。
令刘先任襄阳太守,邓羲任南郡太守,韩嵩任江夏太守,潘睿任南阳郡太守,只主政,不掌兵。
司马懿又被留下,暂时做了荆州刺史,韩暨为别驾,二人主持荆州北部四郡政务,稳定民生,发展生产。
又命太史慈为荆州将军,手下将领有蔡瑁、张允、霍峻、王威、李严、娄发等。
蔡瑁领两万水军开往江夏,防备东吴水军,令张允领两万水军镇守襄阳江面。
收拢荆州北部四郡步卒四万,霍峻、王威、李严、娄发四人各领一万,镇守四郡城池。
当然了,这四郡的主要文武家人也都被刘华迁徙到洛阳,名曰保护,实则为质。
想造反的尽可一试,就看洛阳的刀子快不快吧。
除此之外,刘华还得到一大堆四流武将,如:王凯、吕介、霍笃、沈弥、区景、韩晔等。
荆州还有好多大世家,如襄阳庞家,族长庞德公;
南阳黄家,家主黄承彦,也就是诸葛亮老岳父;
南阳司马家,族长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
襄阳蔡家,族长蔡琰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