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五 满船哀唱似当年,大宋苏轼,凤岛,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船近忠州,离县城南数十里的翠屏山上,闪出一碑塔,塔高数丈,在昏暗的阳光下,像一个幻觉中的人,站在高地,要去拥抱另一个幻觉中的人。苏轼苏辙望着这个塔,顿觉这个世界很辽阔辽阔,他们把自己放进了一个喜悦的轮回——一片虚空,把我收留。

那是“屈原塔”,船夫面对陌生人,仿佛说话太多要伤人心,只默默咕哝一句。那头颅便别向另一侧,一次次的目光要沉到水里。他那溜光的肩膀推搡着过往,那个塔不过是高一点的建筑,或收藏佛骨,或收藏佛经,相比足下飞身下坠的漩涡,连绵的坍塌,不值得更多地关注和诉说。

此离屈子故里秭归千里,塔在忠州,念就在忠州。“屈原塔”仰天长叹,山岗青青,故国再动。

“原不当有碑塔于此,意者后人追思,故为作之。”苏轼道。

“那追思的人,该是向佛一般的虔诚,背土,垒砖,塔修日月光辉里。”苏辙附和道。

兄弟二人,正瞩望屈原塔,探触屈子砥砺过的魅力与神伤,突然,一排排歌声旋转过河岛,千万支歌喉引吭高歌《竹枝》,声遏行云,响彻峡江河谷。

竹枝歌,踏啼之歌者,牵手踏啼,歌舞结合,一声三叠,相随和以“竹枝”、“女儿”声,铜鼓与短笛相伴,故称“竹枝歌”。

“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俚,乃写为《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

荆湘通脉,巴楚同源。刘禹锡道出了竹枝词与九歌一脉相承,如瀑布挽住诗歌,还原流畅和远方。

神的掌心捧着余烬和青烟,恐惧或不朽都怀上了飞翔的孕,越过楚水巴山,见到诗祖尹吉甫之子伯奇,“为后母谗而见逐,乃集芰荷以为衣,采楟花以为食。晨朝履霜,自伤见放,于是援琴鼓之而作《履霜操》”:

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摧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

伯奇苦,楚民卞和更苦!“因得玉璞,以献于楚怀王。怀王使乐正子占之,言非玉。王以为欺谩,斩其一足。怀王死,子平王立。和复抱其璞而献之。平王复以为欺谩,斩其一足。平王死。子立为荆王。和复欲献之,恐复见害,乃包其玉而哭荆山之中,昼夜不止。涕尽继之以血,荆山为之崩。荆王遣问之,于是和随使献王。王使剖之,中果有玉。乃封和为陵阳侯,和辞不就而去。作退怨之歌曰:

悠悠沂水经荆山兮。精气郁泱谷严严兮。中有神宝灼明明兮。

穴山采玉难为功兮。于何献之楚先王兮。遇王暗昧信谗言兮。

断截两足离余身兮。俯仰嗟叹心摧伤兮。.......“

直到有一天,那时屈原还年轻,一位身披薛荔、腰束女萝、清新鲜翠的女巫,登上高山之巅,透过层层迷雾,行走幽暗的林丛,找寻她的山鬼神灵时,屈原终于理解了,爱并非只是一种情欲,每一次的生命都是人性向那圆满之地的再一次出发: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佃农修仙传

如果可以修真

地球撕裂:我成为巫师

梦想就在天涯

石头的魔力

中文省略号

斗气新大陆

金发之年

我在乱世当闲鱼

奇迹圣光

咦?这里有间魔法学校

艾玛帝国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