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剑飘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包青天之玄案(126),包青天之玄案,墨剑飘香,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骆常青见状,神情略显慌乱,咽了口唾沫,低声道:“那块玉佩有着千年的历史,传言与当年一位名为‘齐道长’的修士有关,齐道长因被冤屈而遗留了此物。在世间流传时,许多争夺之人都因此家破人亡。有些人甚至为了探求其中的秘密,不惜为其付上沉重代价。”

此时包拯心中蓦然一震,意识到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家庭恩怨的复杂案件。继续追问之下,骆常青无奈承认,他曾多次听丰文策提到与此玉佩相关的诡异传闻,父亲因好奇而接触此物,并在多次调取往年志异做了不少废纸,最后不可避免地惹上了外面的阴影。

包拯的强烈直觉告诉他,这件事绝非偶然,而是冤屈与报复交织的产物。接下来的几天,包拯不断深入调查,逐步将案件的轮廓勾勒出来。借助展昭的轻功和嗅觉,二人游走于东京的阴暗角落,打探到一些隐秘的线索。

终于,一条重要的线索浮出水面,有人曾在丰家庄附近看见一个打扮成道士的身影,夜晚游荡于丰家周围,时常出入于秘道之间。包拯将此线索告诉公孙述,得知骆常青的师父曾提及齐道长在丰家庄出没的有疑,让人不由得将此与丰文策之死联系在一起。

“这齐道长的真正身份值得一查。”公孙述点头。

经过一段时间的潜查,包拯与展昭终于锁定了那名伪道士的行踪,捉拿了在丰家庄附近试图潜入的可疑之人,经过审问,才得知其实正是丰文策的生意竞争对手,名叫郑明。此人因生意亏损,意图通过种种手段陷害丰家,甚至千方百计制造丰文策的恐惧,最终导致其暴毙。

本以为案件就此落幕,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意料。郑明在审问中竟旧事重提,说出“玉佩的宿命未了”,言语之中充满了对丰文策的仇恨。经过更深入的询问包拯渐渐感觉事情并非表面那么简单。

经过诸多线索的交织与反复推理,包拯与展昭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丰文策在担心失去生意的同时,实际上触动了背负千古冤屈的灵魂,而这块玉佩的真正主人,恰恰是齐道长的后代,他们为了复仇而设计了丰家。

这件事并未就此结束。回到丰家,包拯面对丰秋玲,沉声道:“丰姑娘,您父亲实则是无辜的。真相已显现,但还需更多证据才能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丰秋玲此时已是泪水不止,清澈如晶的眸子中只剩下悲愤与无奈。结合着之后的一系列证明,包拯朝郑明逼问,可他依旧嘴硬,始终不肯交代真相。

“可怜这无辜之人,又有多少因怨声引动的悲恸。”包拯如是在自言自语,这话被公孙述听到,轻声道:“大人,或许应该换一种方式,让他面对内心的真实。”

引导郑明走入丰家的密室,在那里面静静地听着丰文策绝望的声音,这无疑将一下子击中他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恩怨早已积攒已久,而今又要为这江湖恩仇赔上何物?”郑明终于崩溃,面目扭曲,毅然承认了所有阴谋,甚至供出齐道长后人的住处和阴暗的事迹。

最终,包拯带着丰秋玲与仇恨之人一同走入灵堂,揭示了真相,让人们明白了仇恨只会循环往复,最终受到伤害的只会是无辜之人。

“我父亲本无罪,而今却为无谏之事而白白离世,自是可怜。”丰秋玲泪眼婆娑,声音颤抖,心中充满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

郑明最终被抓获,泪水流淌在他满是绝望的面容上。他早已无法回头,肆意的贪婪使他失去了最大的财产——良知与良心。

包拯面对曾为世人捧心的丰家,心中忍不住为这场悲剧感到无尽惋惜。不禁感慨:“纵使千古冤屈难平,然心中自应有一片青天来照耀众人!”

而展昭则轻轻握住丰秋玲的手,目光温柔:“无论前路如何艰辛,愿你心中依然有希望。”

就在此时,丰秋玲抬头望向包拯,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光芒:“多谢包大人,您是我心中永世难忘的青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在深圳的青葱岁月

汴塘舞仕

玄幻,仙帝也是我弟子

包菜回锅肉

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凤闲

给古人re四大名着

小桥流水哗哗哗

快穿:大佬求求别嗨了

芈萱烟

修己心:如何做这个世界的旁观者

寻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