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章 五卫雏形,生活的橄榄枝,王凡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凡听完董皇后的诉说目瞪口呆,皇帝的口味还真的很重,用女人的那个炼丹?
还真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那兄弟二人害人害己的行为最终玩死了自己。
最悲惨的还是那活下来的近三千女童,她们名节已毁在这个封建的社会很难生存。
无论是送去教坊司还是直接处死,都会对皇家的声誉造成伤害,刚刚继位的李治是不愿背这个锅的。
王凡深吸了口气道:“这件事交给我吧,我会把她们训练成护卫,负责两宫的巡逻和守卫。”
董皇后听罢连连点头,她认为王凡的处理方法是极好的,原以为王凡会花钱养着这些女童,等这些女童长大了就能赚钱了。
没想到王凡处理的更好,既解决了皇帝的难题又给了这些女童最好的归宿。
那些发配去襄阳的前皇宫嫔妃们也是需要人伺候的,用了这些女童就省了宫里的用度,她可是清楚目前皇宫的开销有多大。
她笑吟吟的看着王凡道:“你近前来说话”
于是王凡走到了董皇后身边垂手而立,董皇后白了王凡一眼道:“怎么,现在胆子小了,以前欺负哀家的本事哪去了?”
王凡一听当然不会客气,于是……
半个时辰后,王凡神清气爽的走出皇宫,踏上马车扬长而去。
傍晚,帝后晚膳过后便一起到花园散步,李治问道:“那件事王凡答应了没有?”
董皇后笑道:“他不但答应了,还有了更好的处理方法。”
李治顿时来了兴趣:“皇后说来听听。”
董皇后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意,开口道:“我本想让他带回去养个几年再分头发卖了,也赔不了几个钱。
谁知他却说要对这些女童进行训练,以后负责襄阳那边两宫嫔妃的护卫和巡逻。
这样一来陛下不用出一两银子,就可以对天下人有个交代了,
那些女童的父母亲人还可以去襄阳探亲,这宽宏爱民的美名陛下是推不掉了。”
董皇后说完两人便哈哈大笑,李治道:“这个王凡还真有点急智,比朝堂上那些老东西强多了。”
“可不是嘛,你看看那些臣子都出的什么主意,不是送到教坊司就是干脆杀掉。
事儿是前朝皇帝做的,骂名却要陛下来背,真是不当人子。”
董皇后气鼓鼓的说完后看了一眼李治,发现他在点头认可于是加了一句:“王凡还说了一件事”
“哦?他说了什么事?”李治边走边问道。
“自从陛下宣布这些前朝的嫔妃送去襄阳后,就有不少朝臣联络王凡打听情况,并且隐晦的表示可以出钱……”
“哼!这些混账东西,把主意打到皇家身上了,真是色胆包天!”李治勃然大怒。
董皇后看到李治如此愤怒很是诧异,她愈发觉得把两宫的前嫔妃们送去襄阳是正确的,她可没多少信心与那两个女人争宠。
她见气氛有些冷便又说道:“王凡给这些女童护卫取了个名字叫朱雀卫,陛下说多好笑,这些小人儿不如叫家雀卫算了。”
说完夫妻二人同时哈哈大笑,笑罢李治说道:“这些女童的安置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保护行宫还得真正的士兵才行。”
李治皱眉想了想道:“既然封了他襄阳将军,那就给他些人马吧,不然要受那些朝臣的欺负。”
董皇后心想,你不是怕王凡被欺负,你是怕你的美人被欺负吧?
第二天王凡接到圣旨,命他组建襄阳五卫,每卫二千人限额。
朝中文武大臣们只是议论了几句,并没有遇到强烈的反对。
大家都很清楚,襄阳五卫就是皇帝安置私兵而设置的,那五六千老弱病残京营是不会要的,这是武官的共识。
别说是老弱病残,就算是精兵也不会要。好不容易有空饷可吃,你却要给我填上,你这是断我财路啊!
文臣很怕武将权力大了变得跋扈,但也得看实际情况而定。
王凡的襄阳五卫才一万兵额,而且有五六千皇帝的私兵,不安排到襄阳难道安排到京城衙门里?
更别说还有三千女童……这能威胁到谁?教坊司吗?众人心中乐的不行。
留给王凡的也就是一两千人的空额,众人都在同情王凡这个倒霉鬼。
据说皇帝内帑没钱,那一百多个前朝嫔妃都要王凡出钱来养着,整个一冤大头。
这时候谁跳出来反对,谁就有可能去接手那八千老弱和女童,谁会这么傻?
对于让王凡养着前朝嫔妃这件事,李治也觉得不好意思,把襄阳城属于皇帝的八十三间店铺都给了王凡作为补偿。
王凡也提出了请求,希望扩大襄阳城,增加襄阳城的人口,通过新增的店铺增加税收,养活三千女童还有那五千老弱。
就在李治皱眉的时候,王凡又补充了一句,扩建城池不用朝廷出钱。
李治立刻愁眉舒展面带笑容,同意了王凡的请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王凡愿意自己掏钱扩建城池是好事啊!所有城池都有人出钱建设才好呢。
那朝廷岂不是坐享其成了吗?加油哦!镇南侯,朕看好你哦!
李治心里美滋滋,找到了接盘侠。王凡心里也是美滋滋,有了自己的地盘。
建好自己的城墙,囤积多多的粮食,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他不看好当今的朝政,一句话概括:积重难返。
就在李治召开朝会的时候,董皇后又召见了王凡。
李治召开朝会是讨论赵、钱、孙三个世家忤逆朝廷的事,朝廷命令三家解散非法武装,三家拒不服从该如何处之。
皇后招王凡是代表皇帝给王凡饯行,当然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这里就不提了哈。
朝会结束,给三家定了调子,那就是抄家灭族。
满朝臣子没谁反对,谁让你追杀了人家三年呢?宏光都驾崩了你还不停手,又追杀了人家半个月。
你不抄家谁抄家?不抄你家抄谁家?之所以讨论了一个时辰才结束,就是研究谁去抄家?抄完家银钱归户部还是皇帝内帑?
几经讨价还价,最后是五五开达成共识。
皇帝、户部各一半,皇帝有银子选秀了,户部有银子给朝臣发俸禄了,皆大欢喜!
三个世家悲惨的命运在众人喜气洋洋的表决中定了下来,朝中隶属于三家的官员率先是遭了殃。
罢官的罢官,免职的免职,毫不拖泥带水。
接下来禁军出动,抄了三个世家的老巢,还有他们经营多年的产业。
然而这些都跟王凡没关系了,他已经乘车返回了襄阳。
正如王凡想的那样,一路上不时有人骚扰,这个将军那个侯爷,表面都是来给王凡饯行,背地里都想对车里的嫔妃一亲芳泽。
王凡是一律装傻充愣,送行的礼物收下,想办的事情装糊涂。
没拿礼物?对不起皇命在身恕不接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