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日内瓦上的较量
爱跳的小袋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6章 日内瓦上的较量,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爱跳的小袋鼠,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日内瓦时间10月31日清晨,国际会议中心外,晨雾尚未散尽,淡灰色的光洒在玻璃穹顶之上。
“中微科技”五个英文字母,出现在会议签到背景板的第17行。
旁边是“ASmL”“Applied materials”“tokyo Electron”。
有人看到后皱眉,有人则惊讶。
但没人敢公然表示反对。
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作为“输入方”身份,参与核心工业标准预研会议。
不是“观察员”,不是“合作方”,是“参数建议制定人”。
站在队伍前头的是卫国——不再是那个从美方半导体巨头出走的技术专家,也不是那个因女儿被威胁而愤然投奔东方的科技难民。
他今天的身份,是中国核心设备企业国际技术输入代表。
随行的是三人团队,分别来自量子验证组、纳米工艺实验室,以及外交部对外技术事务组。
会议尚未开始,法国代表低声议论:“中微是怎么拿到议题提交权的?”
旁边德国代表回答:“他们提交了第三代刻蚀设备的单向脉冲控制技术模型……据说通过了外交审核。”
一个声音低低地说:“这意味着我们得考虑——他们的标准。”
沉默蔓延。
与此同时,大夏国潇湘省委。
赵建国准时出现在办公楼八楼会议厅,今天这场“省委人事工作协调会”,是由省委常委会临时加开的。
会议议题简单却敏感——组织部就“高风险地方主官干部”建立双备案抽查机制试点,拟将星城市列入首批。
文件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永中提交,看似中性,但谁都明白——这是对李一凡的机制试点的延伸“纠偏”。
所谓“双备案抽查”,就是组织+纪检双头审查,听起来合理,实则意图明显:借“规范”为由,再次从体制机制上敲打星城市。
参会人员神情各异,赵建国一言不发。
但当李永中发言结束,他却冷冷开口:
“星城市提交的机制建议已被国家政策机制组接收并并行立案,属于国家级观察项目。”
“我们潇湘省,如果要试点,不能挑中央正在推进的路线——这是常识。”
会议室一时间安静得落针可闻。
省委秘书长试图打圆场:“赵书记的意思是……”
赵建国盯了他一眼:
“我说的意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个试点,从提议到流程,没有经过书记会、常委会正式研议。你们谁批的?”
没有人敢接。
半小时后,这份“双备案机制”提议被当场“暂缓启动”。
李永中收起文件,脸色难看。
省委会议结束后,赵建国独自回到办公室,拨通了一个加密号码:
“他那边怎么样了?”
对面是中组部政策机制司一位常务干部。
“星城市的建议,进入讨论流程了。你放心,这件事我们有人看着。”
赵建国点了点头:“你们讨论制度,他要面对的是整条行政链。”
“我这边会挡着,但你们也得稳着。”
“他这人有脾气——逼急了,他不是要改革,是要重写。”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只回了一句:“我们看得出来。”
星城市市委大楼内,李一凡看着新华社刚发的海外专稿。
【日内瓦预研会议现场:中微科技提交新一代刻蚀工艺模型建议,引发广泛关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