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山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淝水之战(五),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秦岭北山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谢玄,年轻气盛且智勇双全,自受命以来,日夜不辞辛劳地在江畔操练北府兵。这些北府兵大多来自北方的流民子弟,他们亲身经历了家园的沦陷与战乱的痛苦,眼中满是刻骨铭心的国仇家恨。在训练时,他们个个奋勇争先,喊杀声震天,仿佛要将心中积压已久的仇恨都通过这一声声呐喊宣泄出来。那声音犹如滚滚雷霆,震得江水都为之激荡,仿佛江水也在为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而欢呼喝彩。他们的战船整齐地排列在江面上,宛如一条蛰伏的蛟龙,随时准备腾空而起,以雷霆之势给予来犯之敌致命的一击。
此刻的谢玄,心中既有对胜利的渴望,又深知责任重大。他望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北府兵,暗自思忖:“这八万儿郎,皆是我东晋的希望,此番面对前秦强敌,必须谨慎谋划,方能取胜。”他深知,前秦兵力数倍于己,唯有出奇制胜,方能有一线生机。于是,他日夜钻研地图,思索着每一处山川地形,试图从中找出秦军的破绽。
谢石作为统帅,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深知此次面对的前秦军队兵力远超己方,局势极为严峻,犹如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心头,但他并未有丝毫的畏惧。他与谢玄日夜对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城垣关隘冥思苦想,反复研讨战术,犹如两位棋手在精心布局。他们力求从敌人看似强大的阵容中找出破绽,寻得一线生机,为保卫东晋的江山社稷拼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
谢石心中明白,这场战争关乎东晋存亡,丝毫马虎不得。他看着地图上淝水的地形,对谢玄说道:“贤侄,淝水地势特殊,若能善加利用,或可成为破敌关键。只是秦军势大,我们需谨慎行事,不可操之过急。”谢玄点头称是,二人继续商讨着作战计划,力求万无一失。
桓冲,坐镇荆州,手握重兵。虽与谢家在往日里素有嫌隙,但在这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他展现出了高风亮节。他修书至建康,表示愿倾尽荆州之力,协同作战,从侧翼牵制敌军,与东晋各方势力共保江东大地。其麾下军队早已严阵以待,沿着长江精心设防,烽火台林立,犹如一颗颗警惕的眼睛。一旦前秦军队长驱直入,便将陷入江东军民构筑的铜墙铁壁之中,有来无回。
桓冲在荆州大营中,望着整装待发的士兵,心中感慨万千:“往日与谢家虽有矛盾,但如今国难当头,唯有摒弃前嫌,携手抗敌,方能保卫我江东百姓。”他深知,此次合作至关重要,关乎东晋的生死存亡,于是严令各部,务必坚守岗位,不得有丝毫懈怠。
对比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六国虽也曾结成合纵联盟以共同抗秦,但各国之间心怀鬼胎,各有各的小算盘。联盟内部矛盾重重,犹如一盘散沙,难以形成真正的合力。各国都在为了自身的利益,时而相互勾结,如同贪婪的狐狸相互利用;时而相互背叛,如同恶狼般反目成仇,无法团结一致地对抗秦国的强大攻势。而东晋面对前秦的入侵,内部虽有主和主战之争,但在关键时刻,各方势力能够达成一致,摒弃前嫌,共同抵御外敌。谢氏家族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承担起抗击前秦的重任,桓冲也能摒弃前嫌,与谢家携手合作,使得东晋能够集中力量对抗前秦,为保卫家国而战,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决心。
嬴政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用了李斯、尉缭等人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巧妙地分化瓦解六国联盟,然后逐个击破。他深知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利益纠葛,犹如一位高明的棋手,善于利用这些因素,纵横捭阖,操控局势。他的决策并非盲目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对各国的国情、军事力量、政治局势都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和分析,每一步行动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详尽的规划。他的战略如同一张精密的大网,将六国逐步笼罩其中,使其无法逃脱。
而苻坚在南征东晋时,却未能制定出如此周全且有效的战略。他过于轻敌,盲目地认为凭借前秦庞大的兵力优势,便可轻而易举地踏平东晋,如同巨人踩蝼蚁一般简单。他没有充分考虑到东晋内部的团结一心以及长江天险等诸多重要因素,只是一味地妄图速战速决,急于成就自己的霸业。他在决策过程中,未能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如同闭目塞听的愚人,对于潜在的风险估计严重不足,仅仅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就仓促发动战争,最终为这场战争的失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