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与世无争
用户18555755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与世无争,人生若大梦,用户18555755,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生命之中存在着众多事物,它们宛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有些我们能够邂逅并拥有,而有些则如同那遥不可及的流星,纵使我们拼尽全力去追寻,也难以将其捕获于掌心。刻意去强求那些本就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最终只会落得一场空,然而那些我们从未寄予厚望的美好,却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悄然降临。
让我们怀揣一颗平和安宁的心吧!不去争论是非对错,不与他人攀比高低优劣,不强求那些无法企及之物,既不过分悲观消沉,亦不会在困境面前惊慌失措。不因外界的得失而欣喜若狂,也不为自身的荣辱而黯然神伤,按照属于自己独有的方式去生活。如此这般,方能活得自在洒脱。
正所谓“不争,自有天地”。正如《道德经》里所阐述的那般:“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品德高尚之人在行事之时,只专注于付出努力而并不争夺功劳。正是由于他们不与人争斗,故而普天之下都无人能够与之抗衡。这里所说的“不争”并非愚钝无知,相反,它乃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大智慧。
且看公孙弘,此人在汉武帝在位时期官至宰相一职。想当初,他出身卑微贫苦,只是一介寒酸的平民百姓,但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得以登上位极人臣、权势滔天的高位,可以说是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和曲折坎坷。曾经,他担任过管理监狱的小吏,但不幸因犯下过错而遭到革职处分。此后,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奋发图强、刻苦攻读。终于,在他年逾花甲之际,有幸被汉武帝看中,因其德才兼备而被征召为博士。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跟他开玩笑,之后他奉命出使匈奴,只因向皇帝禀报的情况未能符合圣上的心意,结果再度被免去官职。尽管公孙弘在人生道路上历经无数风雨,遭受诸多挫折与磨难,然而,他那颗心却始终如同平静的湖面一般,波澜不惊,维持着那一份难能可贵的从容淡定以及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正是凭借这样一种心境,公孙弘最终书写出一段非同凡响的人生传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直到公孙弘年逾古稀之际,他再度被朝廷征召成为一名文学儒士。由于其学识渊博且才华横溢,没过多久便迅速擢升为左内史一职。
每逢朝中商议大事之时,公孙弘总会有条不紊地将事情原委一五一十地详细阐述清楚。接着,他会谦逊地让皇帝自行定夺决策,从不越俎代庖。若是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同意见,甚至遭受到同僚们言辞激烈的驳斥,公孙弘亦不会与人争执辩论,而是以宽容大度之心坦然处之。
虽说此时的公孙弘已然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其日常生活却是异常俭朴节约。他常常盖着一条粗布制成的被子就寝休息,这一举动一时间在朝野上下广泛传颂,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谈佳话。
不过,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对此却颇有微词,心中颇感不满。有一天,汲黯终于按捺不住性子,向汉武帝进言道:“公孙弘贵为三公之一,所领俸禄极为丰厚,然而他却故意使用粗布做成的被子来掩人耳目,此举分明就是惺惺作态,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众人眼球,哗众取宠罢了!”面对汲黯这番毫不留情面的指责批评,公孙弘听闻之后,并未急于争辩解释什么,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稳冷静。
随后,汉武帝一脸狐疑地看向公孙弘,语气略带质问地开口说道:“事实果真如此么?既然有人这般指责于你,你为何不据理力争,为自己辩解一番呢?”
只见公孙弘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地,他微微低着头,态度诚恳且老实地回应道:“陛下,汲黯所言确系事实啊。”听到这番话,汉武帝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思忖:这公孙弘竟如此坦然承认,莫不是其中另有隐情?亦或是他当真有着超乎常人的谦逊美德?想到此处,汉武帝决定不再深究此事。
然而,类似的情况并非仅此一桩。曾有那么一回,公孙弘与众位大臣在朝堂之外已然商议妥当一件要事。待得众人上朝面圣,欲将此事奏请皇帝最终定夺之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公孙弘竟然临阵变卦,其所陈诉之事与此前和诸位大臣共同商讨得出的意见大相径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