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6章 秋千,欲海惊鸿,苏荷欢,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新帝登基两年,大胤可谓万象更新,蒸蒸日上。
尤其在今年,自开春,赵君临动作不断,先是擢拨了一批寒门学士;又大力发展农耕,推广农业技术。改革赋税,实行摊丁入亩,还破天荒地对士绅阶层,开征起赋税 ......
桩桩件件,利好百姓,然而却损害了豪绅士族阶层的利益。
他们集起伙来,拱火闹事,赵君临也不含糊,谁敢捣乱,他就杀谁。他这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皇上,那是真敢杀人啊。
几次交锋后, 胆敢公然反对的声音少了。
他们表面上顺从,内心则蠢蠢欲动。私底下没少商量对策,搞事情。尤其是两位国舅,上蹿下跳,那是一刻没闲着。
按理说,谢家出了一位皇后,一位太后,权势已达顶峰。两位国舅当满足才是。
然而当年谢国舅和谢太后,野心不小,之所以在诸皇子选中赵君临。无非觉得他很早就在军营混,不像其他皇子学富五车,妥妥一个武夫,定然头脑简单,容易操纵。
就算登了基,以后治国定策,还不得事事问自己。而赵君临的确像个无脑儿一样,对他们言听计从。
等真把赵君临推上了帝位,他们才发现自己好像上了当。
谢太后没能作威作福,谢国舅爷没能做成摄政王,他们设下的四名议政大臣,在赵君临登基的第一天,就有两位莫名其妙的嗝屁了。
这让他们怎么咽的下气。当即准备给赵君临整点厉害的,谁料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年纪不大,玩弄起权术来也是一把好手。
几次斗法,谢家节节败退。两年间,竟让赵君临慢慢坐稳了这个位置。
如今皇上重新清丈土地,查出了侵吞田亩案,此事牵涉不小,两位国舅,心焦如焚,密切地关注着此案的动态。
原本安排替死鬼扛下了一切。迎“冬”节晚上,却又有突变。
两位国舅顾不上其他,第二日一早,就入宫求见,在慈宁宫与谢太后密谈。
两位国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谢太后对此却不以为然:“这点事也值得你们大惊小怪。”
“就算查到我们谢家又如何,我们谢家有从龙之功。皇上,他还敢抄我们家灭我们族不成。”
谢大国舅沉默片刻:“我觉得赵君临还真可能做出此等事来。”
可谢太后不知是享乐久了,思想麻痹了;还是妇人天生对政治上缺乏敏感,并未觉得危险将至。不以为然地说道:
“这朝中官官相护,哪个清白的了,侵吞田亩的,又不止谢家一家,大不了全拉下水,看皇上他怎么处理。”
谢二国舅愁眉不展道:“皇上当然不会个个处理,他只想杀鸡儆猴。”
谢太后听了笑笑:“老太太吃柿子,都知道往软的捏。”
“皇上就算要耍威风,也不会挑我们谢家。”
说着他看向大国舅道:“一来,上京城的禁卫军,羽林军,并未尽数握在皇上手中。”
“再说了,别说你手里还掌着兵。瑛姐儿嫁的卫荃,手握着十万冀州兵,真的风云突变,一日就能入京,他真想要动谢家,总要掂量掂量。”
“由此引发兵祸的话,可是谁都担待不起的。”
此话一出,谢大国舅心中稍安。
等到回到府时,就听说疑犯畏罪自杀,周传玺身中剧毒,连监察司都督之职,都由吴刚暂领。
一夜情形突转,两位国舅,也彻底放下心来。
...........
从工地出来,赵君临抱着云贵人,坐在天子舆驾上,一路上,游山赏水。
两人在金水河上,一起投喂了锦鲤,才摆驾回宫。
内膳房早就做好了精致的饮食,他用完膳,刚靠在躺椅上摇了两下,就见大公公冯程站在身边没走。
“还有什么事吗?”
冯程也没说什么事,只是提醒道;“万岁爷,今儿是冬至日。”
赵君临弹起身来笑笑,他怎么忘了,冬至日,这样的大日子,是要和皇后一起过的。哪怕他不是很满意现在的皇后,也不能太过冷落。
他思量着。今晚,他放了江隽的假。晚上没人帮他抚琴,还不知道睡不睡的着,找点事做做,总比闷在书房好。
再者他确实有日子没在皇后处过夜了。再不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