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比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少府筹蝗诸事备,县衙解困义情长,贞观逆旅:归乡之途,四海比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并商量明日让他安排队伍出发,讲了明天会让家中老仆来巡查收蝗点的事。
看着对方紧紧握着图纸依依不舍的表情,秦浩忍着笑拿着少府监的出行文牒大踏步离去,
直奔长寿坊,得去看看二弟搞成啥模样了。
待走到县衙门前时,已近酉时,嘴里骂骂咧咧个不停,必须要弄匹马,太慢了,耽误多少事情,搞钱搞钱。
张三赵四见到秦浩,都喜笑颜开的迎了上来,赵四大喊道:“快去通知县尊,公子来啦!”
秦浩哭笑不得,搞得跟抢新娘似的,安排个宫女有这么棘手吗?
正往里走,就看到王玄策狂奔而来,“兄长救我啊!”
秦浩担心他收不住脚,会把自己撞倒,忙一闪身,果然,王玄策一个急停然后趴地上了。
秦浩眼角跳了跳,咬文嚼字的二弟,一本正经的二弟,徐缓古风的二弟,这是肿么了?不是我给带偏的吧?
蹲下身,居高临下的看着,关心的问道:“二弟,不就安排个宫女吗?何至于此啊?”
“哥哥呀!”得,连兄长都不喊了,彻底变态了,哦失态了。
“不是弟无能,而是人太多了,还都是女子,没啥活计可安排啊。弟实无此经验啊!
光安排住所就耽搁了半天,还要统计户籍,还有返乡的、有投靠亲友的,还要保媒拉纤,我苦啊。”
秦浩疑惑道:“你缺德了?”
王玄策立马收了声,愣愣的看着兄长,啥意思啊?
“你不缺德为啥要保媒拉纤,不是说这玩意积阴德的吗?”
王玄策苦笑一声道:“兄长,这不是你给的十六字中所言吗?”
秦浩惊了,“我说过这话?你可不要污蔑人。”
用怀疑的眼神看着张三,张三有点慌,我传错话了?不能啊,就十六个字的话我都传不了了吗?那我还能干点啥?
赶紧解释道:“公子,我确信我没传错。我再重复一遍。返乡自愿,发放路费,寻亲靠友,任求伉俪,对不?”
秦浩又疑惑了,看向王玄策,“哪个字说要保媒拉纤了?”
王玄策傻眼了,难不成是理解错了?望着秦浩也不说话。
秦浩叹了口气,拉着王玄策站起身:“唉,事情简单化,重点突出化,大事拆小,小事化了嘛!咋能让麻烦事儿把自己给绕晕了呢?”
王玄策听着新奇的词汇,还是一脸茫然,听着挺好,咋做呀?
秦浩说道:“人数众多,就先分类。按年龄分,按地域分,按意向分。这就是事情简单化。”
王玄策又惊了,对哦,为啥要上来就一下子全都安置住处,让他们先分出类别不就少了好些人?懊恼不已。
“年龄上能出宫的基本上都够婚配的了,抛开不提,按地域就会有长安及周边的,这些就可以回家安置。
剩下的按意向分,就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想婚配,一类不想婚配的,
想婚配的就让他寻亲访友,让他们自行寻找伉俪,这样就又会自行安置一批,
那些不想婚配的,又在外乡的才是你重点处理的,这就是重点突出化。
懂了吗?至于路费标准,这是朝廷的事,我不置喙。陛下仁德,话说不会没有吧?”
王玄策一闪一闪亮晶晶,满眼都是小星星。这么容易的吗?为啥我没想到?差距有这么大的吗?呜呜呜,不想活了。
看着一言不发的王玄策,可能受打击太大,秦浩解嘲道:“你就是慌了神,看到那么多美人,是不是想讨婆娘了啊?”
王玄策无奈道:“弟实是昏了头,见了人就想先都安置下来,然后再一步步......。”
秦浩笑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二弟实不需烦恼,历经多了,自然就得心应手。”
王玄策又心头一震,好句啊,可以做成自警之辞悬于墙上,兄长真是深不可测啊。
回头对张三道:“就按兄长所言,按类分开,然后分别处置,通知师爷处置长安城内的宫女,王班头把外乡要返乡的归于一处,我稍后处置。”张三应是退去。
秦浩道:“二弟忙吧,时辰已不早,宵禁前我还要赶回家。
这就去了。对了,帮我留意一下,看有没有外乡不愿意返乡又不想嫁人的,
年龄大一些的,我家中想招几个识字的,过后我有用处。
待遇从优,就按长安城中正常待遇的一倍半吧。
哦还有,帮我找辆牛车,明日辰时四刻来我家门口等我,我要带家中老汉出门办事。”
说罢,打了个响指,潇洒飘去。
王玄策羡慕大哥的洒脱,可惜又学不来,苦叹一声,匆匆往书房行去,
得赶紧回去把大哥说的两句诗写下来挂墙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