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比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王府强邀赴酒宴,李靖配合计脱身,贞观逆旅:归乡之途,四海比邻,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秦浩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这可是个奇人,不说别的,只说人家能活九十多岁,就吊打一众古人了。
“这位出身南阳刘氏,康州都督府长史刘洎,刚刚调入京城,为人疏峻,敢言无忌,日后必成大器。”二人相互点头。
李泰又指向秦浩对面之人道:“柴公子、房公子,正则应是都相识的吧,本王便不细细介绍了。”
柴令武拱手,声音洪亮:“秦县子,令武再次感谢上次为母亲作画之事。”
房遗爱则端起酒杯喝了一口,不发一言。秦浩摆了摆手,心中对这些人的身份暗自惊叹,这才贞观二年,李泰就开始网罗人才了?
接着,李泰又介绍了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三人都在文学上有所建树。
秦浩明白,今日这宴会,看似是一场普通的聚会,实则是李泰精心安排的一场风云际会,将这些人聚在一起展示给自己,就是向自己秀秀肌肉,拉拢自己入局。
酒宴开始,歌舞上演,舞姬们身着华丽的衣裳,彩带飘飘,随着悠扬的乐声轻盈舞动,她们的眼神流转,顾盼生辉,为这宴会更添几分迷离的色彩。
秦浩不动声色地看着这一切,心中却在快速盘算着。
李泰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看似沉醉于歌舞之中,却时不时地用余光打量秦浩的神色。
酒过三巡,李泰举杯而起,朗声道:“今日良辰美景,又有诸位贤才相伴,实乃人生一大快事。愿我等之才华,能如这美酒一般,愈发香醇,为我大唐增光添彩。”说罢,一饮而尽,众人纷纷响应。
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也在席间谈笑风生,谈论着诗词歌赋的精妙,或是历史典故的韵味。
秦浩也偶尔参与他们的讨论,言语间尽显谦逊与睿智,深知在这群人中不能露怯,可也不能锋芒太露。
李泰见秦浩逐渐融入其中,心中暗喜,又命人送上珍贵的葡萄酒,让众人尽情畅饮。
随着气氛加重,歌舞愈发热烈,那激昂的鼓点仿佛敲在众人的心弦上。
秦浩的目光穿过舞动的人群,与李泰对视,二人的眼神中都有着复杂的情绪,有试探、有期待,而这场宴会,更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海面,看似平静,却暗潮汹涌。
见众人都已被美酒灌得有了几分醉意,眼神迷离,话语也多了几分含糊。
秦浩坐在席间,心中对这充斥着虚伪应酬的宴会厌烦不已,甚至恨不得凭空变出来贞观酒,让这些人一醉方休,也好结束这令人疲惫的局面。
就在这时,侍从匆匆进入厅中禀报,兵部尚书李靖派人来请秦浩到兵部商议军器相关之事,秦浩暗自松了口气。
李泰听闻,虽心有不舍,但也知晓军国之事重大,不能强留,于是开口道:“坊间皆传正则文采非凡,今日这酒宴因诸位才俊而增色不少,不若留下一幅墨宝,也算是为今日之聚留下个纪念。”
秦浩心道,要是早说写幅字就能走,耽误这些功夫干啥。大手一挥道:“取纸笔来。”
顾胤、蒋亚卿、谢偃等人自诩才华不差,却没有秦浩这般名气,都有些不服,凑近观看秦浩的大作。
一见纸上的书法,众人呆立当场,原本心中那点不服气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折服。
李泰也不禁赞叹:“正则此作,真乃神来之笔,本王今日算是大开眼界。”
秦浩只是微微抱拳,谦逊道:“殿下过奖,不过是些微末伎俩,不足挂齿。”说罢,便在众人仍沉浸在惊叹之中时,随着侍从匆匆离去。
岑文本读着诗词也不禁连连赞叹,“越王雅士慕神仙,府邸新成碧落边。庭树皆如栖凤木,池波恰似跃龙川。
宴厅锦幕留春驻,歌榭金辉映月悬。幸从车驾临于此,举盏恭祝寿千年。”
秦浩出了王府,便见孙勇与一军士站在门前,冲着二人点了点头道:“二师父在哪里等我?”
军士不知李靖与秦浩的关系,有些诧异,回道:“将军说军器间乃军事要地,不方便叫你直接过去,让属下将话带到,就请秦县子自便。”
秦浩愣了片刻,李靖还有这幽默感?
想了想道:“有劳你了,回去给二师父带个话,回头给他老人家几盒鹿茸丸,那玩意能治气管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