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卖葱
南溪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12章 卖葱,重回过去,我做曹贼那些年,南溪仁,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可不兴啊,”老赵在一边接话:“你这,铁军没说错,你是真虎,咋啥都敢干呢?你啥事儿不明白也不找人打听啊?”
“我,我也不知道啊,我以为,”刘小庆就慌了:“那怎么办啊?”
“把你亲戚都从公司弄走,雇个经理人,然后以后把个人和公司分开。以后遇到什么事儿不明白你问问我也行啊,没电话是怎么的?”
“我不是怕打扰你嘛,你那么大官儿。”
“那以前的怎么办哪?”张妈问张铁军。
“明天叫崔姨过去给她搂一遍,所有的问题都找出来,账从头到尾扫清楚,然后从头开始呗,该改的全改一下,合同重签。”
“怎么从头开始呢?”张爸问:“合同能弄,那以前来回打的钱你怎么弄?”
“注销重办呗,还能怎么弄?把公司和账户注销,重新办个公司呗,时间不长没事儿,这要是这么弄个几年那就得了,注销都不好使。”
“要不小庆你别自己干了,”张妈去刘小庆脑袋上搓了一把:“笨蛋玩艺儿,要不以后你就到铁军他们那个公司得了,这些事让她们给你弄。”
“你还有影视公司啊?”刘小庆问张铁军。
“以前和朋友弄的,影视公司,影视投资公司和影视发行公司。我现在哪有公司?”
“对,出去了可千万别这么说。这丫头我发现瞅着又精又灵的,啧,心眼有点直啊。”老赵吧嗒吧嗒嘴,摇了摇头。
“就是说我傻呗?”刘小庆瘪嘴。
几个人都笑起来,张妈去扯了扯她的耳朵:“以后这些事儿不弄了,就去铁军那边吧,省着惹祸了自己都不知道。”
张铁军说:“你妹妹呀什么的,你要是愿意管就给投点钱让她们自己干点什么,别这么养着,养还养不明白。”
她有钱了以后把亲妈后爸后妹妹和她老公都给接到京城来了,实际上就是她在养着这一大家子人,结果还给她惹祸。
她那公司,她是法人,她妈是董事,她妹妹是董事长,她妹夫是总经理,如果她不是法人的话都摊不着那破事儿。
弄的一塌糊涂。
“你俩感情好是感情好,”张铁军说:“但不能因为感情就胡来,明白不?你可以对她好,照顾她,在经济上帮助她,但是不能像现在这么干。”
“你听铁军的吧,真是愁人。”张妈瞪了刘小庆一眼。
“哦。”刘小庆脑子里还没转过来呢,有点呆愣愣的。
“刚开始我也啥也不懂,”
老赵说:“但是吧,总在外面跑还必须得有个公司,我自己弄不明白,后来就挂靠了个公司。”
“要不咱们回去吧?”马嫂子说:“我想躺会儿,事儿不是说完了吗?”
“那你快点吧,”张妈赶紧站了起来:“现在你最大,你说啥是啥,可千万别把你给影响了。
这么一看还是怀一个好,俺家小秋也好几月了,那家伙一天天的,还连跑带蹦的呢。”
“小秋几个月了?”
“满打满算三个月呗,还没显怀呢,我看啥也没耽误,也不反应。傻人有傻福。”
“妈呀,没反应可真是享福了,我刚开始吐都要吐死了,啥也吃不下。”
“那,那,铁军儿,那俺们这,”老范也站了起来,比划着他们几个人问张铁军。
“那是一个整院儿,十好几间房子呢,你们都住这,管吃管住。”张铁军笑着答了一句,伸手去扶马大嫂,结果手被半路截胡了。
刘小庆抓着张铁军的手看着她:“真就没啥事了呀?不哄我?”
“放心吧,以后有什么事儿记着问问我。”
“嗯,行,那姨以后就指着你了。”刘小庆凑过来到张铁军脸上叭的就是一口。
张妈上去就给了她一撇子:“你要疯啊?瘟灾玩艺儿。”
“你还真别说,”马嫂笑着说:“要是光看长相,小庆实在是太迷惑人了,怎么不老呢?”
“没心没肺呗。”张妈也笑:“这一天天的。”
“你以后最好离那个郑明明也远点儿,正常来往就行了,别让人卖了还得帮人数钱,还有,平时别化浓妆,伤皮肤。”
郑明明就是借着刘小庆把生意做到内地的,利用刘小庆的名声打开了市场,结果一句好姐妹就过去了,目的性那是相当强。
也就这个没心眼子的感觉不出来。
说起来渝城那边好像不少女人都是这么个性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地域的关系,漂亮和智商不成正比。
“我化的浓吗?”刘小庆侧仰着脸让他看。她一米六,在张铁军面前显得特别娇小。
“汗毛孔需要呼吸,大部分化妆品对皮肤的伤害都是不可逆的,”
张铁军把她扒拉到一边儿:“还有啊,不要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特别是郑明明那样的,你要敢听她的去整容以后就别来我家了,不认识你。”
“妈呀,那可不兴啊,那玩艺儿听着都瘆人,那还了得?”张妈拽过刘小庆:“可不兴弄啊,记着没?到时候真不搭理你了。”
张铁军扶上马嫂,大家起驾转场。
出来了张铁军才发现天井院子里多了几个建筑,一个狗窝一个猫窝……一排猫窝。
大欢欢和元宝趴在窝里伸个脑袋出来看。
“妈,狗就一个窝呀?”张铁军回头问张妈。
“那还弄几个呢?人家两口子还给分居呀?”
“元宝要是生了你让欢欢住哪?她能让欢欢进窝吗?再说等小狗大了全家狗挤一起呗?”
“可不嘛,忘了这码事儿了,那得赶紧给欢欢再弄一个……要不再弄个大点的给元宝吧,以后她带孩子住。”
“你不说把猫窝放别的院子吗?”
“放了呀,那边院里也有,它们爱睡哪就睡哪,自由行动。”
“就这么冬天它们不能冷吗?”马嫂问。
张妈就笑:“嘿嘿,俺家的小窝里都有暖气,冬天再给它们装个小门帘,管饱冷不着,主要是太多了进屋不行。我妈烦。”
其实张爸也不大喜欢猫狗,但是张爸不敢说。
就这么边唠嗑边慢慢出来,东拐西拐的走到四号院这边儿。
“妈呀,这花开的也太好了,你们家是真行,这得雇不少人伺弄吧?”马嫂看到大片大片的菊花海就走不动了,太喜欢了。
“我还真不知道,得有十来个人吧?”张妈也喜欢花,别人夸花她就高兴。
“这大花园,我还感觉咱们沈阳那地方就挺好了,和这也没法比呀。”马嫂满脸的羡慕。想要。
“等以后咱家也弄,盖个大房子弄个大花园儿。”老赵多机灵啊,一眼就看出来了媳妇儿想要啥。
马嫂给了老赵一个算你明白事儿的眼神儿。
“我是买不起了,这辈子估计都够呛。”刘小庆也喜欢,但是感觉自己没什么希望。
她原来就是在电影厂拿工资,一个月几十块钱,九零年开始才算是挣的多了点儿,但是到了九六年这会儿手里也就是千八百万。
她喜欢买房子,在京城买了几套,团结湖,方庄,亚运村都有。她还真不是说为了升值买的,就是单纯喜欢,看上就买了。
她妈妈她妹妹住的都是她的房子。
不过原来那会儿房子也便宜,没多少钱,方庄九五年才三四千一个平方。
不算外销房,京城开盘最贵的小区就是亚运村,最开始就是四五千一个平方,后来一度都上万了,不过没挺住,到九三年就开始落价了。
亚运村最贵的汇园公寓因为涉外,起步就是两千美元。
当时不少明星都在这边买了房,刘欢,刘小庆,毛阿敏等等,她们拿的是内部价,一千二到一千五。普通住宅哈,不是公寓。
房子确实是太挣钱了。
之所以给她们这些人内部价,其实就是打广告,果然就爆火了,不过亚运会一结束就冷静了下来,太偏了,配套不健全。
一直熬到零八年才再次站起来,均价干到了两万,这是一零年刘欢那套一百八十平的复式出手的价格。净赚三百三十八万四。
悄悄说哈,这套房子他没住过,就用来存放cd和磁带了,相当于买的是一手房。
多说一句,亚运村吧,是用全国人民的捐款建起来的,当时你捐了没?我特么捐了。
当然了,这辈子估计想再卖到这么高那是不大可能了,涨肯定是会涨一些,但是肯定不会那么邪乎,那张铁军不是白忙活了?
慢慢逛着赏了一会儿花,马嫂才在张妈的催促下不大情愿的回了院子。
实在是怕她累着了。
四号院里的天井花池也种着菊花,一样漂亮。
老赵两口子住正房,老范他们住厢房,其实条件都一样,正房能稍微大一点。
其实正房有两间,是老范自己要住到厢房的,感觉得劲儿,于是就决定把正房的另一间做为会议(排练)室用。
组里的两个小编剧放下东西收拾收拾就被赶去了耳房写剧本。
“你们每个院子里都弄了卫生间和厨房啊?”参观了一圈,马嫂感觉这也弄的太好了,真方便。
“都有,卫生间,浴室,厨房,防备万一呗,年节厨师也得放假呀,就自己弄几顿,平时晚上饿了也能煮点东西。”
“挺好,以后咱家也这么弄。”马嫂拍了拍老赵的肩膀。
“安排。”老赵小手一摆,绝对给抬面子。
其实他现在也没多少钱,真正挣钱都是要到零几年去了。
这个时候他们一个代言一年也就是二十万左右,一场演出几万块,还要出一切花销开支。
“行了,小马你赶紧休息吧,老赵你们也躺会儿,坐了一天车了,咱们晚上吃饭再唠。你们是在这院吃还是过去一起?”
“能点餐不呢?”老赵问。
马嫂哭笑不得的捶了老赵一拳头。
“不是,我们不用,我媳妇儿得用啊,这三个人呢。”
“对,小马吃小灶,想吃啥自己点,什么都有。”张妈给马嫂理了理头发:“要不要帮你洗洗澡?头发该弄弄了。”
“这个真不用,”老赵在一边哭笑不得:“让你说的我也太没用了。”
“行,那俺们不管了,你们休息吧,晚上见。”张妈摆摆手,真不管了,一家人出来回了一号院。
“太羡慕了。”回到一号院,张妈呶着嘴来了一句。
“啥?”
“对双呗,多好啊,你们不羡慕啊?”
“嗯,是挺好,我也感觉好。”张爸马上点头,也开始呶嘴。
“四个还不够呗?”张铁军看了看爸妈:“整八个吓人不?寻思寻思。”
张妈哈哈笑起来:“可不嘛,咱家质量不行数量够用,八个那可得了,那得闹死,还是算了。”
“奶奶,你笑啥?”小豆豆钻了出来:“你笑啥呢?”
“笑你们可爱。”张妈捏了捏孙子的小脸儿,抱起来亲了一口:“别总往外跑,外面冷。”
“我不冷,我穿的多厚啊,你看。”豆豆曲了曲胳膊,都要打不过来弯了。这就是所谓的奶奶感觉你冷了。
“我上楼打个电话。”张铁军摸了摸儿子的小脸儿,上楼去了。
“那你一会儿,陪我玩不?”小家伙有点舍不得。
“陪,等着吧。”
“哦,那那我等你哈。”
张铁军上了楼来到书房,给徐院长打了个电话:“院长,我铁军,我有个事儿向您汇报一下。”
“说吧。”
张铁军就把艾教授的情况和他说了一下:“我打算让他在理论室挂个职务,肯定是合格的,他在理论研究和教学上都相当突出,也符合讲座的身份。”
“他父亲原来在哪个单位?”
“三五九旅政治部,四九以后在新华社,七零年……去世了。”
“行,明天把人带过来我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