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标傲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1章 黛玉受欺……,梦幻旅游者,孤标傲世,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王夫人对黛玉也是懒得掩饰自己的冷淡。王夫人身为贾府的当家主母,掌管着府中的大小事务,向来以端庄严肃示人。她本就对黛玉那一身的才情和娇弱的气质有些看不惯,再加上听到了那些关于黛玉的闲言碎语,心中对黛玉更是没了好感。黛玉换回王太医的药,这么大的事情,她这个当家主母竟毫不知情。要知道,王夫人可是黛玉的亲姨妈啊,亲姨妈尚且如此冷漠,更何况底下那些见风使舵的婆子们呢。那些婆子们平日里就善于察言观色,看到王夫人对黛玉如此冷淡,便也跟着有样学样。在给黛玉送东西的时候,总是爱答不理的,有时候还故意拖延时间,把该送的东西晚送好几个时辰。
可谁能想到,黛玉曾经也是个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在黛玉父母在世的时候,她可是巡盐御史家的独生女。林家本就是书香门第,家底丰厚,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更是权高位重。父母对黛玉宠爱有加,请了名师专门教她琴棋书画。黛玉聪慧过人,在名师的教导下,琴艺、书法、绘画、诗词无一不精。那时候的黛玉,生活无忧无虑,身边围绕着的都是赞美和羡慕的目光。就连她的母亲贾敏,也曾骄傲地说过“外祖家不如我们”。那时的黛玉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寄人篱下,遭受这般的冷眼和嘲讽。
可刚踏入那如华丽牢笼般的贾府,她瞬间就沦为了“户口本上没名字的透明人”,仿佛是被一阵无情的风,吹散在了这繁华却又冰冷的府邸角落。瞧那史湘云,被宝玉气得梨花带雨时,能如一只自由的鸟儿般,潇洒地甩手飞回叔叔家;而黛玉呢,被晴雯拒于怡红院外,只能像一只被折了翅膀的蝴蝶,噙着泪暗自悲叹:“我连摔门回家的资格都没有啊!”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贾母为宝琴说亲时,那积极劲儿就像春天里争着绽放的花朵,热情四溢;可对黛玉的婚事,却如一只装睡的猫,死活不肯睁眼,装聋作哑到了极致。
明明全府上下都心照不宣,默认“宝黛是一对”,好似他们是那夜空中本该交相辉映的两颗星星。然而,当宝玉相看姑娘时,黛玉却连“备胎”都算不上——毕竟,哪个豪门会愿意迎娶一个如无根浮萍般,无父无母、嫁妆成谜的孤女呢?
贾府的势利眼,犹如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是何等的可怕!
黛玉初来乍到时,那周瑞家的送宫花,竟把她排在最后,仿佛她是一件无人问津的滞销货物;李嬷嬷拦着宝玉喝酒,话里话外像一把把带刺的箭,讽刺她“带坏爷们”。
等到黛玉父亲去世,这些人更是连表面的伪装都懒得做了,就像撕下了那层虚伪的面具,露出了丑恶的嘴脸。他们心里想着:“没爹没钱的姑娘,欺负了又能怎样?”
最狠的一刀,宛如一道冰冷的闪电,来自紫鹃。
她一句“要回苏州去”,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试出了宝玉的痴心,却也让贾母当场落泪。老太太哭的并非是宝黛情深,而是如同一个迟暮的战士,发现自己老了,再也护不住外孙女了:“我能给她锦衣玉食,却堵不住那如潮水般的悠悠众口啊!”
黛玉的悲剧,从她踏进贾府的那一刻起,就如同一出早已写好剧本的戏,注定了结局。
若林如海还在世,她会是那个带着万贯家财,如一位尊贵的公主般嫁进荣国府的巡盐御史千金。那时,王夫人即便满心不满,也只能像一个戴着假面具的小丑,笑着迎亲。
可命运就像一个调皮又残忍的孩子,偏偏让她成了“吃穿用度全靠施舍”的孤女,连燕窝都要靠宝钗接济——这对于心高气傲的黛玉来说,比挨一记响亮的耳光还要疼,疼到了骨子里。
黛玉所遭遇的“风刀霜剑”,从来不是某个人手持利刃,像一头凶猛的野兽般追杀她。
而是全府上下,用那如鹰隼般打量货物的眼神、阴阳怪气如毒舌般的闲话、看似“无心”实则如寒冰般的怠慢,一点点把她逼到了墙角,让她无处可逃。
这就如同现代职场里,新来的实习生明明没做错任何事,却因为“领导偏爱”,被同事像驱赶一只闯入领地的小鸟般孤立——杀人何须见血?软刀子磨人,才是最疼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