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0章 大明“铁鸢”
小小西下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70章 大明“铁鸢”,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小小西下士,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曾经反对铁鸢的周大柱,如今成了翔天监的首席木匠。他逢人便说:\"以前我以为铁疙瘩上天是做梦,现在我孙子天天追着铁鸢跑,说以后要当'天上的将军'!我现在做的每一根木梁,都可能托起大明的未来!\"】
【各地书院纷纷开设机械制造、空气动力学等课程,《翔天要术》《蒸汽飞行图解》等书籍畅销全国。一些商贾看到商机,开始投资建造民用飞行器,用于长途运输贵重货物。】
【站在紫禁城之巅,望着天际掠过的铁鸢,朱由检摘下皇冠,任由风吹乱头发。这场与天空的较量,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规则,更在古老的土地上点燃了探索未知的火种。那一声声蒸汽的轰鸣,恰似大明帝国挣脱束缚的呐喊,昭示着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时代已然来临。】
……
洪武位面
朱元璋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沙土上勾勒铁鸢轮廓,抬头对徐达说:“当年攻打大都,要是有这铁鸟传信,王保保的伏兵早被我们破了。”他转头吩咐侍卫,“把应天城最巧的铁匠、木匠都叫来,咱们先做个小模型试试。”
刘伯温手持罗盘测量风向,皱眉道:“陛下,《淮南子》有云‘鸟飞虚空,必依六气’。此器虽利,但需选天干地支相合之日试飞,方可保平安。”
徐达摩挲着腰间佩刀,望着天际盘旋的老鹰:“等咱的铁鸢成了,我亲自带着骑兵突袭元军大营,让他们连报信的机会都没有。”
常遇春往掌心吐了口唾沫,笑道:“以后打仗,我要在铁鸢上绑上炸药,从天上往下扔,看那些蒙古人往哪躲!”
永乐位面
朱棣将铁鸢图纸按在《郑和航海图》上,目光灼灼:“郑和!若宝船舰队配上铁鸢侦察,就算航行至天涯海角,也能探清前路。”
郑和单膝跪地,眼中迸发精光:“臣恳请率船队携带铁鸢出海,绘制更详尽的海图,让大明的目光覆盖四海。”
解缙捧着《天工开物》,兴奋道:“陛下,此等奇技当载入史册!臣愿随翔天监记录每一步突破,传于后世。”
姚广孝轻抚佛珠,望着云层低语:“飞鸟入天,本是生灵之道。如今以铁代羽,恐扰阴阳平衡,需在机身上篆刻经文,以安天地。”
宣德位面
朱瞻基放下蛐蛐罐,凑到铁鸢模型前仔细端详:“杨爱卿,这铁鸢要是成了,朕的蛐蛐比赛就能从京城传到苏州,让天下人都知道谁才是虫王!”
杨士奇扶着老花镜,忧虑道:“陛下,制造铁鸢需大量精铁与桐油,恐影响兵器铸造。臣建议先在漕船上试点,逐步推广。”
于谦握紧腰间佩剑:“若在宣府部署铁鸢,鞑靼人的动向将无所遁形。末将愿亲率死士学习操控之术!”
杨溥拨弄着算盘,愁眉苦脸:“光是试飞就耗费千两白银,这要是全军装备……陛下,咱们是不是先卖些官窑瓷器筹钱?”
嘉靖位面
朱厚熜转动着手中的玉扳指,对严嵩道:“严卿,让龙虎山道士算算,铁鸢飞升是否合天道?若能助朕炼丹通天,便全力支持。”
严嵩躬身赔笑:“陛下圣明。不过民间传言铁鸢是‘不祥之物’,需多办几场法事,安抚民心。”
戚继光在蓟州来信中疾书:“末将建议改造铁鸢,加装火器,使其成为空中战器。如此一来,倭寇纵有巢穴,也难逃天罚!”
胡宗宪盯着海防图,冷笑:“有了铁鸢侦察,那些躲在海岛的倭寇,连生火做饭的烟都藏不住!”
隆庆位面
朱载坖敲着铁鸢的造价表,问张居正:“张先生,这玩意儿太贵,可有两全之策?”
张居正展开《翔天新政》,沉稳道:“陛下,可效仿盐引制,允许富商入股翔天监,以飞行器运输权作回报,既筹资金,又促发展。”
高拱拍案而起:“哪个言官敢说‘奇技淫巧’,就罚他去翔天监当学徒!九边将士等着铁鸢救命,容不得半点拖延!”
王崇古从边关快马送来奏疏:“若用铁鸢传递军情,俺们与蒙古人的茶马互市,再不怕消息泄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