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丘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乱乱乱,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皮卡丘丘,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城,工部衙门。

田行和宋瑜两个人正在研究一个新鲜的玩意。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太新鲜的东西,就是冰鉴。

所谓的冰鉴,有点类似于冰箱。他是一个内外嵌套的装置,在外部箱子与内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中放入冰块,然后将需要冷藏的食物、酒水等放在内部容器中。这样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凉爽,起到一定的制冷保鲜作用。

但是现在宋瑜和田行两个人搞的这个冰鉴有些不一样了。整个冰鉴一米高,半米宽,内部容器稍小一些,高度差不多,但是只有一尺宽。

外部箱子和内部容器之间,填充了满满的棉花。这是为了减少热量传递,起到隔热的作用。

此时田行正在用一个棉被,将整个冰鉴给包裹起来。

“这样将整个冰鉴给包裹起来。”田行一边动作一边说着:“等会儿再给棉被上浇水就行。”

宋瑜皱眉道:“效果能达到什么程度?”

“不好说。”田行摇摇头:“但肯定能够让冰鉴内温度更加低。具体能低到多少,还不清楚。”

“那行吧。”宋瑜有些无奈:“咱们最近可没有什么新玩意拿出来了啊,每年投入这么多,有点着急了。”

“这也没办法。”田行摇摇头道:“丞相不也说了吗?咱们基础科学素养都不够呢,想要推动科技发展,还需要时间。”

“礼部那边在努力了,现在算学是从娃娃抓起,进入到郡学社就得学习自然科学知识了。”本来还在抱怨的宋瑜,反而开始劝起田行了。

田行这个时候已经将整个棉被给裹在了冰鉴上:“拿绳子,捆紧一些,搭把手来。”

宋瑜拿着绳子上去帮忙,两个人合作,很快就绑定好了。

绑完了之后,田行招呼一声,两个人又开始给外面裹着的棉被浇水,把水都浇完了之后,田行又把盖子给盖上。

“等等看吧。”田行拍了拍冰鉴的盖子,笑着对宋瑜说道。

宋瑜打量着这冰鉴,问道:“这能行吗?”

“应该能吧?”田行其实也不太确定:“丞相之前不是说了吗,这些水在蒸发的时候,要吸收热量。这样不就能降温了吗?”

“倒是有些道理。”宋瑜点点头:“对了,前些日子丞相问咱们蒸汽机的事情呢。”

“怎么说?”田行扭头看向宋瑜。

“没啥,就是问问现在蒸汽机有没有什么新的进展。”宋瑜摇了摇头。

“有啊。”田行很自然的回了一句:“原型机都出来了。”

“啥?什么情况?”宋瑜有些惊讶。

田行回道:“就是一个抽水的设备,主要是给矿井准备的。”

“怎么说?”

“就是利用蒸汽动力,将矿井的水给抽出来呗。”田行无所谓的说道:“这个其实不算难。”

宋瑜嘴角抽了抽,连忙道:“详细说说。”

田行制作的抽水机原型机,说起来并不复杂。核心结构上,主要是锅炉系统、 气缸与活塞、冷凝系统三个部分。

锅炉系统部分,得益于现在冶铁技术的提高,制作起来其实很简单。用上好的铸铁,打造成双层夹套锅炉。直径一米五,大概五厘米厚,内层为燃烧室,外层为水腔。

在夹套中间填充了石棉,用来减少热量丢失。

气缸与活塞部分,铸造直径三十厘米、长度一点二米的汽缸,内壁经反复锻打提升光洁度。密封部分主要还是用石棉,这玩意没法用橡胶,温度太高了。

活塞通过青铜连杆连接至木质曲柄轴,曲柄轴带动齿轮组,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水车式旋转动力。

冷凝系统其实就是参考冰鉴设计出来的,螺旋管式冷凝器,蒸汽通过铜管时,外部冷水槽持续降温。冷凝水通过陶制管道回流至锅炉,形成闭合循环。

燃煤加热锅炉水腔,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缸推动活塞上行,同时另一汽缸吸入冷水冷凝蒸汽形成真空,活塞在大气压力下下行。曲柄轴驱动木质齿轮组,带动链式提水装置,将矿井积水提升至地面。

冷凝水经水槽过滤后回流锅炉,补充水源。

“你这个,完全可以用在内政上啊。”宋瑜在听明白了之后立刻开口说道。

田行挠挠头:“矿井排水不也算是内政吗?”

“某的意思是可以用在城池中啊。”宋瑜快速说道:“假如在城市中铺设陶瓷管道,用你这个设备把水提到高处,这样的话就可以利用陶瓷管道给全城供水了啊。”

“小县城还行,长安城哪能啊?这得搞多少出来?”田行摇了摇头:“与其考虑这个,不如花心思进一步研究呢。”

“丞相说的那个蒸汽车的想法某就很感兴趣。”田行说到这里两眼放光:“你知道指南车吧?某最近研究了一下,根据指南车的技术,咱们完全可以搞一搞这个蒸汽车。”

“这个很难吧?咱们之前不是论述过吗?”宋瑜有些纳闷。

之前自行车出来之后,刘平就提出来了蒸汽车的想法。但是宋瑜、田行两人还拉着工部这些科学怪人讨论过。

想要制作蒸汽车,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很多。

第一个是高压锅炉的大小问题。眼下的高压锅炉都是大家伙,小的不是没有,但是小的有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使用寿命很短,还动不动就炸炉。

第二个则是往复式蒸汽机轻量化。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目前的抽水机汽缸很重,最起码都有上百斤,这东西缩小的话又因为材料的问题,气密性不足。

第二问题是活塞往复频率太低了,输出功率不足。按照田行之前做的小型模型机来看,每分钟往复频率不到十次。

第三个技术难点是冷凝与水循环。载水箱容量有限,非冷凝式蒸汽机,需频繁补水;开放式冷凝,如抽水机的螺旋管则体积过大。

第四个技术难点在传动与转向系统。根据指南车工艺搞出来的齿轮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容易断裂。同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刘平参与讨论的时候提出来的,就是转向的时候,要考虑差速设计,不然的话转向的时候容易车轮打滑。

最后就是制动跟安全问题。这是刘平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就是刹车和安全阀。

“其实一直在做技术上的突破。”田行开口说道:“这几年,我跟那些大师傅们一直在尝试,基本上已经解决了高压锅炉技术的问题。”

“现在正在突破蒸汽机轻量化的技术,而且也已经有思路了。”

“当真?”

“这还能撒谎啊。”田行笑了笑,说到这里他又道:“先试试这个新冰鉴的制冷效果。”

“哦好!”

......

刘平的班房。

他正在伏案写作,写的自然是他之前就一直想着要写的那本融合了自己所有时政理念和哲学理念的书籍。

诸葛亮则在一旁候着,他写完一页之后,诸葛亮就拿过去誊抄一下。主要原因还是刘平自己的字写的不算太漂亮,虽然不至于说丑,但也就那样了。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他的字写的极为漂亮。

而且诸葛亮干这个活,那是非常的乐意。刘平这一次是写的可是真东西啊。尤其是最开始的几篇,全都是哲学理论。

给诸葛亮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也是刘平第一次系统性的阐述自己的哲学观念。这要是到了后世,他少不得被安排一个思想家的称号的。

此时诸葛亮正在誊抄刘平刚写出来的一页,他没有直接动手抄,而是先读了一遍,读完了之后立刻佩服的五体投地。

“夫天地之间,万物莫不相连,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此乃自然之道,非人力所能强为也。《周易》有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盖言万物相联之理,早蕴于圣人观物之智也。”

“凡物之存,非独也。其体内诸要素,若人之筋骨气血,木之根干枝叶,皆相资相济,缺一不可。对外则与他物相系:日月丽乎天,江海纳乎地,草木依水土以生,禽兽借山林而居。”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诚哉斯言!大至宇宙星河,小至尘埃微末,皆处巨网之中,牵一发而动全身。昔者,山崩而川壅,川壅而民患,此非山水相联之验乎?”

刘平这个时候抬起头,看着诸葛亮,开口说道:“这一页是联系论的,你看的这一段是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意思。”

“老师,诚如您所言万事万物都是有联系性的,那么这个联系性是哪来的呢?”诸葛亮很聪明,直接开始问道。

“现在写的就是了。”刘平笑了笑,指了指自己正在写的那一页纸:“你的稍等片刻。”

说完,刘平继续埋头开始写,写完了之后,拿给诸葛亮,然后笑着说道:“你先看看你,能不能看明白。”

“好。”诸葛亮点头。

“联者,非人意所构,乃物自身之性也。阴阳相推而变化生,五行相克而终始继,此天之道,不可逆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相衔;火炎上,水润下,物性使然。昔人欲以土壅水,水必决;以木障风,风必折,盖违其本联故也。故曰:“顺物之联者昌,逆物之联者亡。”

“联有直与曲,有本与末,有必然与偶然。日月相映,直联也;云兴雨集,曲联也。种瓜得瓜,必然之联;萍水相逢,偶然之联。医者治病,知头痛未必医头,盖病由五脏相侵,此本联之辨也。商鞅变法,徙木立信,见微知着,此小大之联也。故观物者,必察其联之异,而后能明其理。”

“这两段是在阐述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除此之外联系也是有条件性的。”刘平对诸葛亮很是满意,教的很用心。

诸葛亮学的也用心。

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刘平将自己这本书的《论万物之联》这一篇给全部写完。其实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的普遍联系原理。

后世上过高中的学生都知道。但是刘平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活动,对唯物辩证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行了,明天继续吧。”刘平伸了一个懒腰道。

诸葛亮则提醒道:“老师,最近太忙了,您哪有时间啊。”

“那就晚上写吧。”刘平想了想道:“每天多留两个时辰。”

“好!那学生每天都过来。”诸葛亮道。

“哦对了,你誊抄好的,也可以拿给其他人看看。”刘平又对诸葛亮吩咐道:“仲达、公琰、季常他们都看看。”

“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之别放过那个炮灰

Cx330鸭

美漫:完蛋,我被父愁者包围了!

我是金三顺

憨女快穿

乐逍遥老人

罗刹岛上觅芳踪

风雪夜萤

小知青美又撩,冰冷首长他超爱

晨晨沉

快穿:尤物绿茶精的生子上位记

亦枝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