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着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熵链重构,诸天轮盘:存在之蚀,醒着饿,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沙暴来袭时,生态塔表面十万个六边形气孔同时收缩。红外热像显示,塔体自主形成了逆温层防护罩。但风暴过后,底层混凝土中钻出无数荧光根系——这些基因编辑的沙漠铁木竟在二十小时内构建出地下水库网络。
第四节:基因库卫星
近地轨道上,形似蒲公英的生态卫星正展开硅晶薄膜。林渊通过量子通讯校准轨道:“启动种子弹射程序!”每片薄膜携带百万枚冷冻胚胎,在电离层边缘释放时遇阻燃涂层自燃,灰烬中激活的孢子随大气环流扩散。
南宫九歌监测到异常:亚马逊流域的孢子萌发率超出预期300%。光谱分析显示,平流层的宇宙射线激发了孢子表层的量子隧穿效应。苏璃操控返回舱采集样本,发现每个孢子内部都形成微缩dNA数据库,存储着所处经纬度的历史生态信息。
当卫星群掠过极地时,诡异现象发生:薄膜突然自主折叠成二十面体,将太阳风粒子转化为生物电脉冲。深空探测器捕捉到这些脉冲竟与鲸歌的赫兹频率完全共振,南极冰架随之传来有节律的震颤。
第五节:量子生态钟
瑞士地下实验室,由大型强子对撞机改造的生态模拟器正在轰鸣。林渊盯着全息屏上的虚粒子流:“注入北极冻土记忆数据!”加速器环内的超流体氦突然结晶,呈现出2080年的地球生态模型。南宫九歌突然发现模型中存在异常光点——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融化轨迹与计算结果偏差19%。
苏璃启动生物量子计算机,六十亿个微生物处理器同时运算。屏幕突然迸发蓝光:微生物群在运算中形成与冰川结构相同的分形网络。凌晨三点,实验室传来金属撕裂声——冷却系统的液态氮管道内,某种硅基菌落正以计算模型为模板自主增生。
当月全食阴影扫过实验室时,量子钟突然反向运转。冻土记忆数据流中浮现出从未存在的生态模型:显示地球在公元前2300年就已建成环绕恒星的戴森云。林渊的瞳孔映着全息光影,喃喃道:“我们不是修复者,只是生态链中的解码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