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金缕暗锁溯蛮烟,金陵烬未央卷,作家小郭,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潇湘馆的晨雾漫过茜纱窗,黛玉将金锁浸在雪水银盆里。水面突然泛起涟漪,锁芯莲花竟自行绽开三瓣,露出内壁细如蚊足的铭文。紫鹃举着烛台凑近:\"这字倒像苗疆的虫鸟篆...\"
\"是九黎古字。\"妙玉的声音从竹帘后飘来。她腕间银镯与金锁相击,发出清越声响,\"当年令堂出阁前,曾在清虚观密室见过九黎族长。\"说着从袖中取出半幅褪色帛画,画中女子梳着椎髻,颈间金锁图腾与黛玉的一般无二。
宝玉掀帘而入,襟前沾着燕子矶的盐霜:\"荣国府旧档记载,二十年前九黎商队进京献宝,领头的是个戴银面具的妇人。\"他展开誊抄的礼单,末尾朱批\"贾敏收\"三字墨迹氤氲,与林如海绝笔信笺上的水渍相仿。
黛玉用银簪轻点金锁内壁,忽听得\"咔嗒\"轻响。锁芯弹出一枚鱼形玉钥,匙身刻着九黎族徽——正是昨夜骡车油布上的印记。妙玉突然按住她的手:\"此物现世,恐要惊动水月庵地宫...\"
三更梆子敲过西角门。宝玉扶着黛玉钻入韦陀像后的密道,石阶上的青苔泛着靛蓝幽光。转过九曲回廊,忽见壁上磷粉绘着九黎迁徙图:头戴银冠的祭司捧着金锁,身后商队骆驼驮满盐箱。
\"你看这里!\"黛玉举起风灯。壁画末端有列朱砂小楷:\"癸酉年九黎圣女献盐引于荣国公,盟誓永镇江南漕运。\"落款竟是贾代善私章,印泥里掺着金箔,与林如海绝笔信上的盐晶光泽相同。
地宫深处传来铁链拖曳声。妙玉点燃七星灯,照亮祭坛上的青铜匣。匣面九黎图腾与金锁纹路咬合,鱼形玉钥插入锁孔的刹那,整座地宫忽然震动。尘土簌簌落下,匣中帛书记载着洪武年间旧事:
\"九黎以巫盐通商,贾氏借漕运之便,私改盐引为官盐三倍。圣女携金锁为质,约定每甲子换契...\"黛玉念到此处忽地顿住,因见契书末页画着贾敏小像,发间别着那支并蒂莲簪。
晨露未曦时,宝玉已在周瑞家打捞出的铜壶前徘徊。壶底残留的盐渣泛着靛色,与九黎壁画上的磷粉如出一辙。平儿慌张跑来:\"二爷快去祠堂!链二爷要砸供桌下的暗格...\"
贾琏的马鞭抽在青砖上火星四溅。供桌轰然倒塌时,二十封密信如白蝶纷飞。黛玉拾起最末封信笺,九黎族徽火漆下压着贾敏手书:\"壬午年三月初三,九黎长老携盐井图至,父亲命我以金锁为凭...\"
\"好个吃里扒外的东西!\"贾琏劈手夺信,却见信中夹着半张盐引。票据上的莲花印被烛火映得血红,与暹罗商船账簿上的朱砂戳记重叠。宝玉突然指着信纸边缘:\"这墨迹是靛蓝染的!\"
黛玉猛然想起水月庵尸身的刺青。她将金锁贴上信笺,锁面\"不离不弃\"四字竟与九黎图腾拼成完整盐井方位图。妙玉在旁幽幽道:\"甲三仓本是九黎祖产...\"
鼓楼西大街的茶幌子卷着暮色。宝玉扮作盐商坐在二楼,盯着对面绸缎庄的朱漆大门。未时三刻,见两个椎髻汉子闪进后巷,腰间银饰刻着九黎族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