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雨初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章 远道而来的客人,瀚海驭风,轻雨初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次年春分,达坂城依旧笼罩在倒春的余寒之中,一辆上海大众轿车缓缓驶入,载着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最终停驻在焕然一新的风能研究所大楼前。
麦麦提同马文斌,照例组织着风电场的员工们,在办公楼前整齐列队,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你说,要是这两位英国朋友看到我们这漫天黄沙,会不会吓得连夜收拾包袱打道回府啊?”
马文斌半开玩笑地说着,同时不自觉地用手揉搓着被沙砾迷住的双眼。
“要是这样,那他们就不会千里迢迢地赶到这里了。”
麦麦提轻轻耸了耸肩,他此刻的心思正完全被昨天接到的那通电话占据着。
那是一通从京城外经贸委国际经济合作司来的电话,一位姜姓官员在电话中向麦麦提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丹麦方面对他们这个风电站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提议将原本的全额贷款模式改成一半贷款,一半捐赠的方式,每项均为160万美元。
若是达坂城风电场同意这一提议,则需尽快前往京城同dANIdA与国际经济合作司商讨后续事宜。
在确认了这通电话及信息的真实性后,麦麦提并没有急于将这则消息公之于众,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权衡此方案的利弊。
直到今日清晨,他才终于有了些许决断。
在旁人看来,丹麦方面提出的这种混合模式已经充分展现了他们的诚意。
可在麦麦提心中,这却还远远不够。
起码,在dANIdA尚未联合RISo国家实验室亲临达坂城进行实地考察之前,这样的修改提议,实在难以激起他太大的兴趣。
这份笃定的根基,深植于他对新疆风能资源的足够信赖,而另一半信任,则源自西方社会对新疆这片神秘土地认知的模糊与片面。
就像此刻——
“stop!stop!”
保罗刚一踏出车门,尚未来得及与蜂拥用至,热情洋溢的迎接者们寒暄,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掏出随身携带的索尼相机,镜头毫不犹豫地锁定了路旁那棵特立独行的歪脖子树,一连串清脆的“咔嚓”声随之响起。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在场的接待人员皆是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只得耐心等待这位金发碧眼,蓄着小胡子的英国绅士完成他的摄影“仪式”,收起相机后,才用略显生疏却饱含热情的英文,继续他们的欢迎辞。
麦麦提就是在这时,适时地迈出步伐,伸出手,态度恭敬而不失温文尔雅地用英语,向保罗问候道:“保罗先生您好,我是达坂城风能研究所的副主管,麦麦提吐尔逊·艾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代表达坂城,全力协助您在这里的每一项工作,达坂城风电场热烈欢迎您与夫人的到来!”
望着眼前这位皮肤黝黑,五官轮廓鲜明,独具异域风情的年轻男子,竟能以如此娴熟的英语与自己流利交谈,保罗和夫人不免流露出惊讶之色。
人际交流的魅力,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当双方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实现无障碍沟通时,那份初见时的陌生与隔阂便悄然消融。
更何况,保罗从下车的那一刻起,就被这片土地的独特风情深深吸引,对此地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mr.麦麦提,感谢你们的盛情邀请,我和夫人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满意。我得说,这里的风,有着别样的韵味,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在这里尽快开展工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