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秦家崛起,朝堂风云
傲朝Y星星远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7章 秦家崛起,朝堂风云,我创造的书竟然成为了历史,傲朝Y星星远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垓下之战的硝烟已然散去,可那惊心动魄的厮杀声,依旧在秦轩的记忆深处久久回荡,挥之不去。作为秦家辈分最高之人,拥有永生能力的他,在漫长岁月中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交替。而在楚汉相争的乱世里,他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无畏的勇气,辅佐刘邦击败项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破格提拔为将军,一时间声名远扬,震动朝堂。
喜讯传至秦家府邸,整座宅邸瞬间被喜悦与自豪的氛围所笼罩。宽敞的庭院中,族人们熙熙攘攘地围聚在一起,兴奋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大伯这一战,可真是打出了咱们秦家的威风!”族中一位年轻子弟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激动地说道,“有大伯在,咱们秦家往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这时,秦轩身着崭新的将军铠甲,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走进庭院。他身姿挺拔,眼神中透露出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深邃与坚定,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威严。族人们纷纷恭敬行礼,秦轩微笑着一一扶起,温和地说道:“这是我们秦家共同的荣耀,往后,咱们更得齐心协力,为大汉的江山社稷贡献力量。”
秦御霄从内堂快步走出,他身形矫健,眉眼间与秦轩有几分相似,却多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他来到秦轩面前,单膝跪地,“父亲,恭喜您再立大功!”秦轩笑着将他扶起,眼中满是慈爱,“御霄,你也该多学着些朝堂与军务之事了,往后,这秦家的担子,你也要担上一份。”秦御霄重重点头,目光中满是坚毅。
初入朝堂,秦轩本以为凭借自身卓越的实力与耀眼的战功,足以在这政治舞台上大展宏图,实现自己的抱负。但现实却远非他想象中的那般简单,朝堂之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宛如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朝廷笼罩其中。那些世家大族在朝中经营多年,早已构建起稳固的利益集团,他们对秦轩这个出身平凡却骤然崛起的新贵,充满了深深的戒备与敌意,仿佛他是一个随时可能打破他们现有利益格局的危险分子。
在一次朝会上,众人围绕军饷分配这一关键议题展开讨论。一位资历颇深的老臣率先发难,他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看向秦轩,慢条斯理地说道:“陛下,秦轩将军虽立下赫赫战功,可他出身普通,骤然身居高位,臣实在担忧他难以服众。如今军饷本就紧张,若是优先拨给他所率领的部队,恐怕会引起其他将士的强烈不满,进而影响军心稳定啊。”
秦轩心中一紧,正要开口辩驳,刘邦却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刘邦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缓缓说道:“诸位皆是朕的肱股之臣,有话但说无妨。不过朕始终认为,战功便是最有力的证明,秦轩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与杰出贡献,大家都有目共睹,他的能力毋庸置疑。”
尽管得到了皇帝的维护,但秦轩心里十分清楚,仅仅依靠皇帝的信任,远不足以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站稳脚跟。要想打破眼前的困境,真正拥有话语权,就必须组建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于是,他开始留意朝堂上那些同样出身低微、却怀揣着真才实学,却因各种原因被排挤打压的官员,主动与他们结交,试图凝聚起一股新的力量。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秦轩结识了年轻的谋士娄敬。娄敬思维敏锐,见解独到,对当下局势有着深刻而精准的认知。然而,他却因为性格刚正不阿,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屡屡遭到权贵们的排挤和打压。两人一番促膝长谈后,秦轩惊喜地发现,娄敬与自己在诸多理念上不谋而合,心中不禁大喜,当即诚挚地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
“娄兄,如今天下初定,看似太平,实则朝堂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我们若不团结一心,为陛下分忧解难,大汉的江山社稷恐怕难以长治久安。”秦轩言辞恳切,目光中满是期待与信任。
娄敬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起身拱手行礼,语气坚定地说道:“秦将军如此信任在下,在下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娄敬的协助下,秦轩又陆续招揽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官员。他们时常在秦家书房秘密相聚,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朝堂上的各种难题与挑战。每一次相聚,众人都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激烈的讨论中不断碰撞。渐渐地,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开始在朝堂上崭露头角。
然而,秦轩的一举一动都没有逃过有心人的眼睛。太尉周勃府内,周勃的亲信幕僚匆匆走进书房,神色略显紧张地向他汇报:“大人,秦轩近来活动十分频繁,四处结交官员,行为甚是可疑,恐怕心怀不轨啊。”
周勃坐在书桌前,手中的毛笔微微一顿,缓缓抬起头,他的目光深邃而冰冷,仿佛能看穿一切。沉思片刻后,他冷冷地说道:“密切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但凡有任何异常,立刻向我汇报。”
与此同时,边境突然传来匈奴大举进犯的紧急消息。刘邦得知后,立刻紧急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朝堂之上顿时笼罩着一层凝重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与不安。
“匈奴屡次进犯我大汉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大汉威严何在!朕欲御驾亲征,诸位意下如何?”刘邦神色严肃,目光炯炯地扫视着群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愤怒。
秦轩心中一动,毫不犹豫地向前一步,挺直腰杆,高声说道:“陛下,臣愿随陛下一同出征,定当竭尽全力,保家卫国!”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有人支持秦轩,认为他作战勇猛,经验丰富,定能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也有人提出质疑,担心他虽然战功赫赫,但面对强大的匈奴,是否真的有足够的能力应对。
刘邦看着秦轩坚定的眼神,心中已有了决断。他微微点头,声音沉稳有力地说道:“好!秦轩听令,朕命你为先锋,随朕出征匈奴,务必让匈奴知道我大汉的厉害!”
领命之后,秦轩深知此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他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出征前的筹备工作中,精心筹备粮草、武器等物资,确保军队后勤供应充足。同时,他又与娄敬等人反复商讨作战策略,结合匈奴的作战特点,制定出一套看似周密详细的作战计划,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出征前一晚,秦轩在书房中对着军事地图沉思。秦御霄走进来,轻声道:“父亲,我想随您一同出征。”秦轩转头看向他,目光中既有欣慰也有担忧,“战场凶险,你可考虑清楚了?”秦御霄用力点头,“孩儿已成年,愿为父亲分忧,为大汉效力。”秦轩沉默片刻,最终点头同意,“也好,在军中你要听从指挥,不可莽撞行事。”
出征那天,长安城外军旗烈烈,猎猎作响。秦轩身披闪耀着寒光的战甲,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黑色骏马,威风凛凛地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心中满是必胜的信念。
“将士们!为了大汉的安宁,为了百姓的太平,为了守护我们身后的家园,我们定要奋勇杀敌,让匈奴知道,我大汉的威严不可侵犯!”秦轩的声音如洪钟般响彻云霄,回荡在整个军队上空,激发起将士们昂扬的斗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