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章 帝王心术,北宋帝国兴亡史,海历,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面对朝中上下一浪高过一浪的声讨,王随等人依然悠然自得,唯独陈尧佐一人上疏请求罢免自己,赵祯虽然也认为这届宰执班底看样子是应该散架了,但他一时半会儿又不知道该让哪些人进入两府。

韩琦性子急,他直接上疏追问赵祯为何还不换人?而且他还主动给赵祯举荐了新的宰辅之臣:杜衍、孔道辅、胥偃、宋郊、范仲淹,这些都是忠正之臣,陛下觉得让他们来辅政怎么样?如若不然,王曾(他这会儿还活着)、吕夷简、蔡齐、宋绶这些人也行,这些人都是威望并重的能臣,他们都可以重回中枢掌理朝政。我的陛下,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决定吧!

公元1038年3月1日,赵祯终于痛下决心罢免了中书省的这帮老头儿:王随罢为彰信军节度使、同平章事,陈尧佐罢为淮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兼判郑州,韩亿罢为户部侍郎,石中立罢为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

老头儿们这回集体下课,那么谁是继任者呢?接替他们的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祯的老师张士逊再度出任首相,次相更是出人意料,他就是之前把自己的侄儿赶回福建老家从而保住了自己清誉的户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章得象。章得象之前在枢密院里的搭档、同知枢密院事王鬷以及权知开封府李若谷出任参知政事,权三司使王博文、知永兴军陈执中进入枢密院同知枢密院事(之前在赵祯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自己快要死了也没进入两府的王博文这一刻终于是如愿了,但一个月后他就翘了辫子)。

看到这份任命,韩琦气得差点当场大吐血:我的老天爷呐!我没看错吧?首相竟然是张士逊?那个此前因为醉酒而耽误了杨太后丧葬大礼且如今已经七十四岁的张士逊竟然被召回京城成了首相?我的陛下,你心里在想什么?看来你俩这还真是师生情重啊!

面对煌煌圣谕,韩琦最后也只能摇头苦笑,他举荐的人一个也没上榜,赵祯的心思他还真是猜不透。

按理说,赵祯此时也不过才二十八岁,可怎么就学起了那帮老头处处都稳字当头呢?这就涉及到了赵祯的帝王心术了,我身为帝王,凭什么做事要被你们这帮官员牵着鼻子走?范仲淹、孔道辅是什么人我能不知道吗?如果让这帮人担任宰辅大臣,朝廷岂不是要吵成一团?那样一来,我的日子岂不是更难过?至于王曾和吕夷简,他俩确实是能臣,但他们刚被罢免不久,如果他们又被重新启用,那我的威信何在?那我岂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他们岂不是会以为我没了他们就玩不转了?即便我真的想用他们,可至少还得再晾他们一阵子再说。

这就是此时大宋天子的心思。反正现在你们的要求是换宰相,我已经换了,你们总得看看别人的工作成绩再说话吧?再者说,现在大宋真的有什么天大的危机吗?哪有?天灾年年都有,别总拿这个事来吓唬我?我现在可不是三岁小孩!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再一次地单独来说到范仲淹。

范仲淹如今的历史地位和声誉并不是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有的,而是在他作古多年以后才积累而成的。也正如我们之前所言,如果不是他后来在西北戍边以及出任辅政大臣主持庆历新政,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不过只是又一个敢于直言的鲁宗道或孔道辅而已。

特别请各位注意,范仲淹此时此刻是个什么形象?眼下的事实就是范仲淹在此时以及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为当朝的君王和权贵们所不喜乃至是憎恶——是的,这里面也包括了皇帝赵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仙人消失之后

九方烨

天道?抗得住我一剑再说

月下轩而飞光

夺取穿越者系统后的快穿旅途

红尘浮世一俗人

卑微异能者,开局全靠忽悠

逸宸秋

孙女是福星锦鲤,我是霉星极品

麦苗青

猎鬼师:魏总阳气太旺盛了

楚失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