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年八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3章 惊恐,四合院:我街道主任,哪年八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倒不如说是心虚的求饶。
“淮茹是个寡妇,三个东旭的孩子跟着她,还有东旭的妈也跟淮茹在一块生活,没有我帮助,怎么找柱子这么好的改嫁对象?柱子脾气坏,嘴巴也臭,院内打许大茂,厂内摆大师傅的谱,也就我给他张罗婚事。”
这时候,易中海还在推脱着自己的责任。
“淮茹听话,孝顺老人,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她嫁给柱子,也算是柱子上一辈子修来的福气,娶淮茹进门,就能有儿子管他叫爹,有闺女管他叫爸,儿女围绕跟前,多好的事情呀,某些人一辈子都求不来这样的场面。”
一大妈脸上的表情更加不屑,这就是她男人,为养老算计了这么多年的男人。
贾东旭活着那会儿,故意纵容贾张氏在院内撒泼,贾东旭死后,把养老的希望寄托在傻柱身上。
担心傻柱娶媳妇无法给自己养老,高举帮扶大义的让傻柱带饭盒接济寡妇,眼瞅着街道办和轧钢厂要介入秦淮茹改嫁一事,撺掇棒梗离家出走,以此来拦阻秦淮茹改嫁,却没想到棒梗离家出走把命给送了,贾家也断了香火。
“对对对,你为了柱子好,为了淮茹好,为了贾张氏好,你为贾家考虑的都把贾家给考虑绝户了,你猜猜贾张氏后面会有什么动静?换做我是贾张氏,我非得让你给棒梗赔命。”
本就心虚到极致的易中海,听闻此言,更加的恐慌。
怎么办几个字来回在他嘴腔内打转。
......
晚上八点多快九点的时候。
院内再一次响起贾张氏哭天喊地的动静。
“棒梗,奶奶的好孙子,你跟着奶奶回家,回咱贾家,东旭,老贾,你们在下面护着点棒梗,别让棒梗受了欺负。”
没像往常那样,街坊们专门跑出来看贾家的热闹,毕竟贾家死了金孙棒梗,都躲在家里不出去。
后院和前院的街坊们,感觉还算不错,不是一个院,最难得是中院的那些住户,像何家,丁家、马家、李家等等,都把自家的窗户拉严实,有些人还把耳朵用草纸塞住。
没有傻大胆傻缺的跑到贾家去关心寡妇。
易中海倒是有这种想法,他也就在心里想想,担心自己过去装模作样的表示关心,要操办棒梗的后事,估摸着贾张氏能拎着菜刀将他砍成肉泥。
命重要。
这一点,易中海很识相的。
小铛和槐花两人被二大妈抱在了后院刘家。
想着棒梗出事,贾张氏号丧,秦淮茹焦虑,便充当着两个丫头的临时照顾人。
心存了挨打想法的刘光天和刘光福,误打误撞的因小铛和槐花身在刘家,少了一顿皮肉之苦。
贾张氏断断续续的哭到后半夜一点多,这才消停下来。
被吵得脑袋疼的街坊们,抓紧时间去找周公聊天。
......
每天早上都很拥挤的四合院中院水槽,今天却分外的消停,上班的街坊,都在家里解决自己的洗漱问题,实在没水用,这才拎着水桶前往中院水槽处打水,水桶里面的水刚过半,就急匆匆的拎着半桶水赶紧回家,一刻也不想在中院多待。
主要是贾家的原因。
易家的因素也有少许。
易中海家屋门紧闭,上面还锁着一把大大的锁头。
看着这一幕的街坊们,都有一种被打脸的苦楚之色。
你大爷的。
为了拿先进文明四合院的荣誉,易中海提议家家户户不锁门,说是要体现一个街坊和谐的人设出来。
街坊们听了易中海的鬼话,家家户户不锁门,锁头都没买,结果易中海却上了锁。
而且易中海今天上班的时间比较早,这才七点不到,易中海就不在家了,也不知道一大妈躲在什么地方。
有人猜测是不是跟聋老太太 挤在一屋。
这么些年,易中海家没有亲戚登门,一大妈家也没有亲戚来寻。
心知肚明,晓得易家这是因为贾家的事情,闹得躲出去了,昨天晚上易中海给出的说法,他没有参与贾家棒梗离家出走一事的说法不攻自破。
二大妈因为照顾小铛和槐花的因素,早晨那会儿,秦淮茹硬撑着精气神,去后院刘家走了一趟。
一方面是表示感谢,另一方面是准备让小铛和槐花见见她们的哥哥。
根据二大妈最终传出来的情况,街坊们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发生在贾家的事情,昨天晚上贾张氏和秦淮茹婆媳两人把棒梗的尸体从轧钢厂废弃料场的水泥管子中抬回贾家,婆媳两人帮棒梗洁净身子。
秦淮茹本来想把棒梗搬到外屋的门板上,贾张氏跟她挤在里屋,守灵兼休息一块做了。
贾张氏没同意,老鬼婆心疼大孙子,流着眼泪的搂着棒梗的尸体睡了一晚上,嘴里喃喃着‘大孙子,你走了,奶奶怎么办,奶奶怎么去下面跟你爹、跟你爷爷交代’等等之类的声音。
街坊们一开始也没有多管这事,理解贾张氏。
唯一的大孙子就这么被易中海给算计的没有了。
别看易中海昨天晚上镇定自若的给出‘贾家棒梗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的话,深知易中海为人的街坊们,觉得易中海就是在贼喊抓贼,如果真不是易中海做的,易中海才不会做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勾当。
以为中午或者下午那会儿,贾张氏就把棒梗的事情给解决了。
结果等晚上回来,才从自家婆娘的嘴巴里面获知少许事情的真相。
贾张氏舍不得棒梗,据说不准备把棒梗埋出去,就在贾家屋内躺尸,每天晚上她都要搂着棒梗睡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