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四大学子
炼药塔的口七世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四大学子,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炼药塔的口七世祖,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致远!”一位身材魁梧的书生阔步而来,他在策论中对边疆防御有着深刻见解。皇帝神色庄重:“王致远,对边疆事务分析透彻,赐为乙等,调往西北军营,协助将军镇守边关,保家卫国。”王致远热血沸腾,大声回应:“臣愿马革裹尸,扞卫疆土!”
“萧逸尘!”唱名声未落,已有侍卫将一卷黄绫展开。萧逸尘身形微僵,瞥见那上面“着随凌波林尚书勘核河务”的朱批,冷汗瞬间浸透后背。他余光扫过御座右侧,见皇帝似笑非笑的目光,又转头望向阶下凌尚书抚须的模样,终于明白自己与凌府过从甚密之事早已尽入天听。当他接过敕令时,金殿飞檐上的铜铃突然叮咚作响,惊起一群白鸽掠过宫墙。
册封仪式持续进行,每一个名字的宣读,都意味着一个新的仕途起点。被点到名的学子,有的欣喜若狂,有的热泪盈眶,他们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的命运将与朝廷紧紧相连。太和殿外,阳光洒满大地,新科官员们意气风发,怀揣着梦想与抱负,即将踏上各自的征程,为这个王朝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殿试册封后,四位曾栖身茶楼苦读的学子终于捧上皇粮。徐惊鸿与王云峰高居甲等,俨然成了朝堂新贵,锦绣前程正徐徐铺展。启程前夜,王爷在芷兰茶庭备下丰盛饯行宴,酒香与欢声笑语交织,道尽同窗情谊。
这四位学子的故事,早已成了茶楼最鲜活的招牌。近来茶客中十之八九皆是求学之人,抄书的学子更是络绎不绝。徐掌柜特意请来赵亚楠主持新人选拔,她挑人眼光独到,专爱提拔那些气质儒雅、眉目清朗的书生。此番新招的三位抄书先生,皆是才貌双全之辈,往书案前一坐,便引得女客频频侧目。
随着新贵们奔赴前程,空出的房间很快被填满。赵亚楠没让落第书生们灰心,从中挑出两位风神俊朗、腹有诗书的才子,聘为茶楼画师;又选中一位博闻强记的先生负责抄书。见还有些学子困于生计,她大手一挥,签下长期契约——厚实书卷抄录费25文,薄册15文,每日两餐管饱。
这些书生的栖身之所,设在被焚毁小院后的矮房里,一间挤下三人。虽说屋子简陋些,却挡不住学子们的热情。毕竟既能留在城中求学,又能赚取银钱减轻家中负担,还能免费借阅茶楼藏书,这般美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饯行宴上,四位新贵红着眼眶与众人一一拜别。他们握着赵亚楠的手千恩万谢,言语间满是对往昔关照的感激。望着他们意气风发的背影,赵亚楠也不禁眼眶发热。她望着暮色中渐远的身影,默默期许:愿这些少年郎能在朝堂上大展宏图,撑起一片清明盛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