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金石为鉴:印章篆刻的信用图腾,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寸能藏万古心,朱砂凝血认假真。莫道金石无言语,一钤印下见乾坤。”
封泥裂土铸王权
秦始皇东巡至琅琊,命李斯以虫鸟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这方传国玉玺钤在竹简封泥上的瞬间,裂开的泥纹如蛛网般爬满六国疆土。《史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先攻入咸阳,夺得玉玺者萧何却秘而不宣,直至垓下决战前夜才献出——他深谙印信过早现世如同露刃,必招八方争夺。
汉代官场更将印信玩出花样。县令的铜印龟钮磨损几分,便暗示此人任期长短;将军的虎符错开半寸,可知调兵真伪。《汉官仪》记载,某刺史赴任途中丢失官印,竟连夜仿刻一方,却在接缝处故意留出破绽。同僚问其故,答曰:“真印如君子,偶有瑕疵方显本真。”这种虚实相生的智慧,恰如《围炉夜话》所言:“藏巧于拙,用晦而明。”
文人闲章藏风骨
元末王冕首创花乳石刻印,自此文人案头多了一方自留地。文徵明刻“停云馆”印时,故意将“停”字雨字头刻得倾斜,暗喻“风雨飘摇中的片刻安宁”。某日严嵩之子索画,文徵明在落款处钤此印,对方见印文险峻,竟不敢再强求。正如《小窗幽记》所云:“藏锋不露,方为大器。”
郑板桥的“七品官耳”印更显狷狂。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时,凡判冤案必钤此印。有富绅贿赂不成,反讥:“七品小官,狂甚?”郑板桥大笑,在判词旁加钤“二十年前旧板桥”,暗讽对方不识风骨。后来这两方印竟成百姓验官之法——若无此印,纵有官印亦疑是代笔。《广艺舟双楫》叹道:“印中有戏,戏中有印,此真通人手段。”
三百石印筑虚城
齐白石晚年自号“三百石印富翁”,实则藏印不足百方。某日权贵携重金求印,老人指着伪作叹道:“三百石印皆在梦中,君欲买梦乎?”他在《白石印草》中自述:“予之刻印,少时锐气直冲,中年后始知留白之妙。”一方“鬼神使之”的闲章,边款刻满密纹,看似装饰,实为防伪暗记。
某古董商曾仿制齐白石印章,却在“人长寿”印的“寿”字末笔露了破绽——真印此处藏有微雕蝙蝠,寓意“福寿双全”。白石老人见赝品大笑:“画虎画皮难画骨,刻印刻形难刻魂。”这种将人格注入印章的本事,恰似《菜根谭》所言:“藏巧于拙,寓清于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