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章 道德经中柔弱胜,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柔至弱水无形,能载巨舟亦覆倾。
谁见渊底藏暗涌,借势摧山裂石惊。\"
弱水三千
开元十七年的洛阳城,洛河泛滥,淹了半个南市。粮商杜子滕却泛舟水上,船头堆满麻袋,袋口露着半截霉米。他逢人便叹:“老朽无能,只剩这些陈粮赈灾!”暗地里却让账房在米袋夹层塞入沙石,每施一斗粮,便换走灾民一张地契。这般“以柔克刚”的算计,竟暗合《道德经》“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玄机——只不过他克的不是刚强,而是百姓的活路。
《史记·货殖列传》中白圭“人弃我取”的商道,被他扭曲成“趁灾取命”的毒计。更绝的是他买通庙祝,在龙王庙挂起“弱水济世”的匾额,香火钱尽入私囊。正如《韩非子》所言:“恃鬼神者慢于法”,杜子滕用柔弱表象,织就一张噬人的网。
绵里藏针
真正的食利者,善以慈悲为刃。
杜子滕深谙“柔弱胜刚强”之道。他先让家仆扮作流民,在粥棚哭诉:“杜老爷连祖宅都卖了赈灾!”待百姓感动之际,却将掺了观音土的霉米称作“菩萨粮”。这招“以情裹毒”,比《金瓶梅》里王婆说风情更致命——毕竟他贩卖的不是色相,而是求生的希望。
最阴毒的是“水田局”。他趁水灾低价收购洼地,待退水后却称田中有“龙王遗珠”,转手以十倍价卖给豪族建别院。这般虚实相生的骗术,连《孙子兵法》都未曾记载,却暗合《鬼谷子》“欲张反敛,欲取反予”的谋略。
伏波暗流
洛阳府尹宋璟巡视灾民棚时,发现蹊跷:杜家施的粥,竟比官粥稠上三分。
他暗中取米查验,见米粒中混着赭石粉——此物遇水膨胀,看似增稠,实则伤胃。宋璟想起《盐铁论》所言:“豪民擅山海之利”,此刻方知利从何来。更可怖的是,杜子滕将赈灾账目刻在木板上,遇水字迹便消融无踪。这般“柔弱无痕”的手段,连《周礼》的“八成法”都无可奈何。
借水行舟
宋璟的破局之策,始于一瓢浊水。
他召集灾民于洛河畔,当众将杜家米倒入水中。赭石粉遇水泛起赤沫,米粒竟如血珠浮沉。“此非赈灾粮,实为催命符!”宋璟厉喝,声如《庄子》中的“天籁之音”,震碎杜子滕的伪善面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