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礼教锁麟囊,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皂罗袍] 原来这道德文章,字字都是砒霜。绣口吐出莲花障,遮住那吃人模样。\"
血染贞节坊
绍兴府西郊的烈女祠前,新立了一座汉白玉牌坊。知府亲题\"冰清玉洁\"四个鎏金大字,坊下却躺着张家寡妇的尸首——三日前她为证清白,一头撞死在尚未完工的牌坊上。
事情起于清明扫墓。张寡妇途经山道时被乡绅赵德禄调戏,撕破的衣袖成了\"不贞\"铁证。赵家连夜召集族老,搬出《女则》定谳:\"妇人衣不蔽体,焉能苟活于世?\"更阴毒的是,赵德禄亲自捐银修牌坊,美其名曰\"匡正风化\"。
枷锁金缕衣
这般颠倒黑白的把戏,恰似《醒世姻缘传》中计氏冤案。晁源贪图美色不成,反诬妇人\"不守妇道\",逼得计氏悬梁自尽。今之赵德禄更添三分伪善——他将礼教化作裹尸布,既杀人灭口,又赚得美名。
正如《红楼梦》中王熙凤弄权铁槛寺,老尼说:\"如今告我们连官府都知是慈悲。\"当道德准则沦为凶器,施暴者反而成了卫道士。张寡妇的裹脚布被赵家当作战利品悬在祠堂,说是\"警诫后人\",实为炫耀权势的图腾。
诛心绣花针
更深层的阴谋在牌坊落成当日显现。赵德禄当众宣读《烈女传》,涕泪俱下:\"张氏虽失小节,终全大义!\"这话看似褒扬,实则坐实\"失节\"罪名。围观乡民窃窃私语:\"若真清白,何必寻死?\"
这般诛心术,与《金瓶梅》中潘金莲被武松诛杀后的舆论操纵如出一辙。西门庆买通讼师,将通奸杀夫案包装成\"荡妇伏诛\"的道德剧。赵德禄的手段更加隐蔽——他用烈女牌坊给暴行镀金,让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勋章。
胭脂骷髅阵
转机出现在游方郎中陆九霄夜探赵府那晚。他翻过院墙时,正撞见赵德禄与知府师爷对饮。红烛高烧间,师爷醉醺醺道:\"明年再办三座牌坊,朝廷的贞节匾额就该轮到赵公了...\"
陆九霄冷笑,三日后在茶楼说书:\"列位可知?那汉白玉要用处子血浸染才显莹润。\"说着亮出赵府账本:\"采石匠的工钱里,单朱砂就开支三十两——诸位可见牌坊上有半点朱色?\"百姓哗然中,他幽幽补刀:\"怕不是拿来写举荐知府的万民伞了?\"
画皮现形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