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七章 皇明祖训白玉牌,天下宝鉴,狐狸的茶,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齐老,您这是……”
罗旭立马把玉牌撂在了茶几上,站了起来。
齐金山这才意识到自己失态了,连忙压了压手:“没事没事,你坐!”
“我就是生气,送我东西这人,怎么打眼了呢?”
罗旭:……
齐老这人性情不假,但演技真是不敢恭维,傻子都能看出来,这东西就是你买的啊!
“咳咳……齐老,这个打眼其实也不算什么,毕竟东西老,只不过字不对!”
罗旭连忙安抚了一句。
“字不对?怎么个说法?”
齐金山一脸好学的向前凑了过来,又拿起玉牌看了看上面的字。
“我还特意在网上查了,这就是皇明祖训的内容啊!”
罗旭摇头笑了笑:“这么说吧,这些字并非皇明祖训的原文,而是后人对祖训内容,结合历代政治实践做的一个比较精确的总结,那您说……能是本朝的东西吗?”
“这……后人总结?可网上……”
齐金山还想说,但自己也似乎明白了。
“网上未必全对,其实我们准确地说,这22个字,是结合皇明祖训的内容,和明成祖朱棣遗诏中24字核心精神所总结出的东西。”
“明朝文官中有‘三杨’,分别是杨士奇、杨溥和杨荣,其中杨荣是建文二年进士,辅佐四朝帝,官拜内阁首辅,他所作的《北征记》中记载朱棣遗诏,原文为: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后人总结为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罗旭说着,将手中烟头掐灭在了烟缸里。
“玉牌上最后两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十个字,则是对永乐帝迁都、崇祯帝上吊这两个事件的形容,而皇明祖训为太祖皇帝在洪武年间所立,所以……齐老,您觉得这对吗?”
听完罗旭的解释,齐金山沉默了许久。
倒不是反思自己打眼的事,主要是时间线有点乱,他岁数大了,终究需要安静地捋捋。
片刻,他倒吸一口气,直接拍了自己脑门一下:“哎呀!这还真不怪我,不,不怪他!大旭,他要知道你说的这些,肯定不会打眼啊!皇明祖训是洪武帝的,那十二个字是明成祖的,剩下那两句是永乐、崇祯的,这他妈不胡闹吗?”
罗旭笑了笑,自然没有戳穿老头的打算。
“说打眼……其实也只能算打了一半,齐老,这玉的确是明的,包浆很明显是到代的,所以这玉牌算是老玉新雕,抛开价格不谈,倒是给这块玉增加了不少文化气息!”
齐金山连连点头:“我觉得你说得对,文化气息最重要!”
罗旭笑而不语,这老爷子……看来花了这么多钱,还是没有完全练出来。
不过也无所谓,架不住人家有钱啊。
至少那博物馆里,应该都是真品,有古董收藏协会那帮专家掌眼,想必错不了。
正在这时,罗旭的电话响了起来。
见是宁远打来的,他也没有回避,索性就坐在沙发上接了。
先前罗旭和宁智鸿说了,会给宁远支招,想必这小子也是忍不了了。
电话里,罗旭便给宁远讲了一下新的计划,宁远听了立刻叫好。
“师父,那我就听您的了,您看什么时候实行?”
罗旭白了一眼:“不是说了吗?再忍忍,你再有两天不回家,你妈比你们先急,到那时候才是攻其不备的时候!”
“行,我听您的,那我先跟馨馨,还有我爸把计划说一遍!”
说完,二人便挂了电话。
“大旭,怎么着?我听你这电话里,怎么还攻其不备了?又要拿新物件儿了?我也想看看!”
齐金山饶有兴致地问道。
“啊?物件儿?哈哈哈,您估计猜错了,不过反正这和您没什么关系,念叨念叨也无所谓!”
随后,罗旭便把宁远的事儿简单说了一遍,当然,他未提及任何人名,只说是自己一个朋友。
估摸着要是不说清楚,以这老头儿的性格,非得跟着自己去买物件儿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