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子礁的逍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2章 和离,错撩清冷郎君后,北子礁的逍遥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外头是炎炎夏日,玉福宫里却依旧如春般凉爽。
殿中四处摆放着冰盆,小黄门拉着扇摇风来,实在是舒服惬意极了。
弘德见他进来,免礼道:“这是魏忠的口供,胥平刚送到司礼监。宋卿是都察院主官,理应来瞧瞧才对。”
这话就有意思了,杨潋的口供就未经过他,他至今也从未见过,不过也是因他刻意不见罢了。
宋辙真撤了权,这魏忠的奏疏早到玉福宫了,不必等到今日今时。
都察院是宋辙主官,胥平却是司礼监派来的督管太监,若是旁人自然势如水火,表面和谐罢了。
可宋辙却将胥平收为己用,又与司礼监众人关系交好,大有与虎谋皮之意。
宋辙明白弘德的心思,只能躬身接过,仔细看了遍才道:“想不到魏总督治下也颇为不易。”
对于宋辙的评语,弘德可有可无地点头道:“两江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占了全国足足三成的税赋,这人一旦有了钱,官府自然就不好管束了。”
这话宋辙听出了两层意思来,一是两江的确不好管,所以需要魏忠操持,二是魏忠如今有钱有权,因此不好管。
可不论是哪种,眼下弘德是不会轻易大动魏忠的。
让他回京接受都察院问询,也是起敲打之意罢了。
宋辙答得谨慎:“两江两广福建浙江历来是巨富之处。”
弘德见他是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开门见山道:“朕想听听卿的意思,魏忠如何处置才妥当?”
凉风吹过,却让宋辙觉得背脊幽幽冷浸,放下奏疏小心翼翼道:“全国巡抚十三,总督八人皆是国之柱石,非寻常官员能胜任。臣先前勘合吏部考评,魏总督年年是甲等,想必不论民生治理还是税赋练兵,放眼全国皆是不可多得的将才。故此,依臣愚见这回若查明魏总督是被人冤枉,朝廷理应给他还个公道,敲锣打鼓送他回任上,若有圈地贪没,念及他劳苦功高,不如就做退还罚俸处置?”
弘德听罢,果然是开怀了些,宋辙素来甚得他心,若是他今日问的是沈谦,必然是要将魏忠杀一儆百的。
可世上之事,哪里有非黑即白的,他是要处置魏忠,可如今还不是时候。
朝廷需要钱,宫里也需要银子,魏忠有本事保证两江每年的银钱供给,换了旁人不一定能维持这局面。
所谓的旁人,自然是经吏部举荐,内阁过审出来的人。自太祖废丞相制起,内阁与皇权似乎总是在磨合,不断相互妥协之中,毕竟皇上虽是天子,但万事还是要靠着文武百官去做。
“既然卿心中已有主意,这事仍旧你来主办,必要给朝廷百官,给黎民百姓一个公正交代。”弘德大手一挥,这压力就转给了宋辙。
其实宋辙心中所想的确如他所言,当下正是改政关键之时,两江又素来是税赋大省,阵时换主帅,并非上佳之选,那怕是沈谦在此,因为三思而妥协。
经此时,他看得出弘德却不相信沈谦了,这也不怪帝王无情,内阁既要统率群臣,又要协理政务,还要与司礼监对柄机要,相互掣肘,因此其中首辅实在是不好做。
宋辙揣着几分忐忑出宫,直到回都察院关起门来才一扫阴霾,脸上隐有胜券在握的荣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