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我随便学学,就搞出来优良的稻种
贾大好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1章 我随便学学,就搞出来优良的稻种,四合院:掠夺词条,皇朝遗孤,贾大好人,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玻璃大棚出现的时间,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早。
欧洲在17世纪开始出现玻璃温室,路易十四已经用起温室培育植物。
而国内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直至现在都没有真正应用到农业生产上面去。
成本太高,只能用来做试验。
而这面前的农田,很明显,就是某个学校的试验田。
江凡站在一块立牌面前,上面的木板歪歪扭扭用红漆写着:北大农学院p1-201试验田。
还是老东家!
江凡正搁原地杵着,面前的一个玻璃大棚的门从里面开了。
由于外面还刷上一层类似油漆的东西,所以他一开始是不能看到温室大棚里面的情况了。
只见大棚里面已经有很多人了。
尽管算不上人满为患,但少说一眼望过去都有五十来号人。
江凡被招呼着进入大棚。
随后,陈茂勋领头,带他与其余的人认识认识。
“这位就是各位想要见的人了,他叫江凡,就是他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也就是你们说的疑似三系杂交的水稻种。”
陈茂勋满脸笑容,拍了拍江凡的肩膀。
似乎是很骄傲。
说完这些,陈茂勋又向着江凡介绍起众人:“这位是你学校农学院的陈华癸教授,他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发表杂交水稻研究的大教授。这位是……”
给江凡介绍了一大堆人。
江凡倒是没有对陈茂勋出乎常人的记名字能力感到惊讶。
毕竟,陈茂勋是实打实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将军,这些人,对于排兵布阵多少会有一套。
但是排兵布阵,最起码就要记住手底下的兵力和人物。
江凡曾听九十五号大院旁的斜帽子胡同口,一个老大爷说是他们当时打仗的师长,军事能力极强,连一个排长的姓名和能力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虽然里面可能存在着某些夸张神话的成分。
但是就算是夸张一点,也能体现出来一部分的能力了。
啰里啰嗦介绍了一大堆。
江凡估摸着都有三四分钟的时间了。
他这才认识了面前五十多号人的名字。
这些人来自天南地北的学校,机关,研究所,甚至还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洋人。
当然,能到这里,就说明他们的底细没有问题。
而江凡在北大虽算是比较低调,但是当初四岁小孩考上大学的风波闹得太大了。
如果不是李丞相替他做了背书,那他多半还得回小学待着。
所以,农学院的那个老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他。
“陈将军,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那个老教授有些犹豫。
作为国内第一个研究杂交水稻的领头羊,他在这一行还是很有权威的。
“陈华癸教授,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按照你们的话来说,咱们今天是来做学术交流,向别人取取经的。”
陈茂勋大大咧咧道:“你就尽管说,有什么问题,咱们当场解决。”
老教授抿抿嘴巴,说道:“我认得这位学校的名人江凡,四年前他四岁考上我们学校,后面虽说算是就销声匿迹了,但我对他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我记得他是读的物理系专业,而且在学校里面,也没有辅修过第二门的专业,在农学院这一亩三分地,我从来没有听过他的消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