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浪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1章 GSM基站的生态救赎,九零倒爷,皇明浪子,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雷宜雨用茶针挑开收音机后盖,电路板上用红漆画着个箭头,指向焊死在角落的金属块——那是武钢高炉的测温探头改装的电磁发生器。
“三年前武钢被盗的废料,现在成了'辐射证据'。“他转向面色僵硬的黄会长,“您猜猜,测温探头上会不会有库管员的指纹?“
窗外传来尖锐的哨音,徐蔚骑着邮电局的绿色自行车掠过,车筐里堆着刚从村民家收来的“变异稻谷“。后座绑着的喇叭正在循环播放:“……经检测,稻谷紫色源于土壤锰含量超标……“
深夜的防汛指挥部,二十台显示器同时闪烁着不同画面:汉正街古玩店的交易记录、粮管所麻袋的调拨单、三峡库区的地质报告……杜青山将三枚U盘排成直线,外壳分别印着“周“、“郑“、“黄“的暗记。
“全串起来了。“他敲击键盘,屏幕弹出份1995年的船舶登记表,“郑老三走私咖啡的货轮,用的就是黄会长当年承包的三峡砂石运输船。“
林秋白突然举起放大镜:“等等,这艘船的钢板采购单有问题!“他指着屏幕上模糊的钢印,“武钢94年根本没生产过这种标号的船板,除非——“
“除非有人盗用了报废钢板的编号。“雷宜雨从档案柜抽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印着《防汛物资回收登记》,翻到某页时停住——上面记录着二十吨“疑似掺假“的防汛专用钢材,经办人签名处盖着王站长的私章。
程砚舟吹了声口哨:“周家用假钢材换走真钢板,郑老三用假船运走私货,黄会长用假环保报告搞垮我们基站。“他抓起桌上的紫砂壶碎片,“现在这出戏该收场了。“
暴雨拍打着窗户,徐蔚浑身湿透地冲进来,怀里抱着个沾满泥水的木盒:“刚在黄会长别墅鱼塘里捞的!“她撬开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二块船用钢板样本,每块都刻着与基站变压器相同的生产编号。
雷宜雨拿起最顶上的钢板,突然在边缘发现一道细小的划痕。他用钢笔撬开伪装成锈迹的金属片,露出底下新鲜的焊点——这是块用防汛沙袋里的废钢渣伪装的假货。
“通知报社。“他将钢板扔回木盒,金属碰撞声惊飞了窗外栖息的麻雀,“明天头版留好位置——《惊爆:环保组织仓库惊现走私船板》。“
翌日清晨,仙桃镇基站的维修梯上,姜敏正在更换最后一块变压器。晨雾中传来“突突“的拖拉机声,村民们扛着新收的稻谷围过来,谷粒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金黄。
“王站长昨晚连夜调走的'辐射稻',我们化验过了。“她指着变压器外壳上新贴的标签,“武钢最新研发的电磁屏蔽层,用的就是你们村特产的锰矿。“
老农抓起把稻谷搓了搓,突然从兜里掏出个锈迹斑斑的搪瓷缸——正是卷一里雷宜雨藏过国库券的那个。缸底残留的茶渍勾勒出基站的轮廓,旁边用红漆写着“防汛通信保障点“。
“我说这米缸眼熟!“老人咧嘴笑了,“九八年发洪水时,解放军就是用这种缸子给我们送过收音机!“
江对岸传来汽笛长鸣,郑老三的走私船正在海关押解下缓缓驶离港口。甲板上堆着的麻袋破了个洞,漏出的不是咖啡豆,而是印着“长江通信“logo的防汛专用沙袋。
雷宜雨站在堤岸上,手里捏着今早的《长江日报》。头版照片里,黄会长别墅的鱼塘正被抽干,露出塘底密密麻麻的钢板,每块都刻着与防汛沙袋相同的编号。
程砚舟骑着那辆永久二八杠驶来,车把上挂着热腾腾的豆浆油条:“汉正街刚传来的消息,王站长用防汛麻袋偷运的绿豆,全被换成了解放军慰问品。“
江风掀起报纸一角,露出中缝的小字公告:《关于锰矿资源科学利用的若干意见》——落款是长江实业与武钢研究院的联合公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