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烟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5章 空城计,二战那些事儿,钟离烟雨,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另一个士兵,可能看到一个精致的清酒瓶,想拿起来看看,结果一碰,又是一声巨响。
“有埋伏!日本人躲起来了!”恐慌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登陆部队中迅速扩散。
士兵们的神经,一下子就绷紧到了极点。他们开始对着任何一个可疑的角落,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疯狂地开火。这下好了,一场由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自己主演的、对手是“空气”和“幻觉”的“幽灵战争”,正式开始了。
在浓雾和紧张情绪的笼罩下,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支正在搜索前进的美国小分队,在雾中模模糊糊地看到了几个人影晃动,二话不说,一梭子子弹就扫了过去。结果打完才发现,对面也是一帮一脸懵逼的美国大兵。
一支加拿大部队,在夜间巡逻时,也同样因为误判,与一支美国部队发生了激烈的交火。双方在黑暗中打得是不可开交,手榴弹、冲锋枪、机枪,能用的家伙全用上了,死伤了数十人之后,才在黎明时分,痛苦地发现,自己打的,竟然是“友军”!
海面上,也同样不太平。8月18日,正在基斯卡岛外围进行反潜巡逻的美军驱逐舰“阿布纳·里德”号,在浓雾中航行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船尾被炸掉了一大块!这艘倒霉的驱逐舰,不偏不倚,正好撞上了日本人撤退前在港湾里布设的一颗水雷!这次事故,当场就造成了71名美国水兵的死伤。
就这样,美加联军在基斯卡岛上折腾了两天,把整个岛屿翻了个底朝天,结果呢?连一个活着的日本兵都没找到!倒是自己人,因为踩地雷、友军误击、撞水雷这些“乌龙事件”,总共死伤了313人!
这简直是二战中最大的一个笑话!三万多人的大军,准备了几个月,结果对着一个空无一人的“鬼岛”,又是炮轰又是飞机炸,最后还自己人把自己人给打死打伤了几百个!这事儿传出去,估计连希特勒都得笑掉大牙。
当美军高层终于确认,基斯卡岛上已经没有一个日本兵的时候,整个登陆部队都陷入了一种极其尴尬和哭笑不得的氛围之中。
而日本人留下的那些“心理战”小礼物,更是把这种荒诞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美军在搜查一处废弃的日军军营时,赫然发现,在一间小木屋的门口,挂着一块用日文和英文写的木牌,上面赫然写着:“鼠疫病人隔离所”。
这一下,整个美军部队都炸了锅!鼠疫啊!那可是烈性传染病,比日本人的子弹还可怕!后方的司令部在接到报告后,也是大惊失色,立刻紧急调集了大量的防疫专家和疫苗,空运到基斯卡岛,准备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疫情。结果呢?经过一番紧张的检查和化验,发现根本就没有什么鼠疫,这不过是日本人临走前,跟他们开的一个恶劣的玩笑,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恐慌,恶心死他们。
在清扫了整个岛屿之后,美军终于找到了他们在这场“伟大”战役中,仅有的两名“俘虏”——两只被日本人遗弃在海边的、饿得瘦骨嶙峋的军犬。
这两只可怜的狗狗,被美军士兵们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一番之后,迅速地成为了战地宣传中的“明星”。美国国内的报纸上,甚至还刊登了它们的照片,配上了极具讽刺意味的标题:“基斯卡战役中,唯二被俘的日方战斗人员”。
尽管这场仗打得如此“乌龙”,但华盛顿的宣传机器,可不能这么说。官方的战报中,依然宣称“盟军经过英勇战斗,成功收复阿留申群岛全部失地,将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北美大陆”。至于那三百多名“非战斗伤亡”的士兵,则被轻描淡写地归咎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日军留下的陷阱”。
但私下里,参战的美军官兵们,却给这场战役起了一个更贴切的名字——“史上最昂贵的空岛游戏”。
基斯卡岛的“不战而胜”,虽然过程荒诞,但其战略意义,却不容小觑。
首先,它标志着日本在北太平洋战线上的彻底失败。他们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动地、成建制地放弃了其在战争中占领的海外领土。这对于鼓吹“寸土不让”、“玉碎报国”的日本军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心理打击。
其次,美军成功地收复了全部的阿留申群串岛,彻底清除了日本对阿拉斯加和美国西海岸的直接威胁,也为日后可能对日本本土发动的战略轰炸,提供了一个更靠前的北方基地。
再次,日军高层在震惊于“逆雾计划”撤退成功的同时,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他们那条过于冗长和脆弱的“绝对国防圈”,已经不可能再守住了。收缩兵力,重点防御,将成为他们下一步不得不采取的战略。北海道、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的防御体系,开始被紧急地加强。
最后,美军也从基斯卡岛的这次“乌龙事件”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他们开始更加重视情报的甄别和分析,也更加重视在登陆作战前,对目标地区进行更细致的侦察和火力准备。而参战的第7步兵师,在经历了阿图岛的血战和基斯卡岛的“闹剧”之后,也算是彻底完成了“寒带作战”的毕业考试,很快就被调往了更需要他们的中太平洋战场,去参加那些更加血腥的岛屿争夺战了。
阿图的鲜血与基斯卡的空寂,共同写下了北太平洋战场最荒谬、也最沉重的一页。
美军用无数的伤亡和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空战”,证明了一个残酷的真理:战争,并不总是英雄主义的诗篇,它更多的时候,是由误判、混乱、恐惧与幻觉交织而成的、充满了黑色幽默的荒诞剧。
而就在北太平洋的冰雾渐渐散去的时候,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北非摩洛哥。在1943年初,一个阳光明媚的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三位将决定未来世界命运的大人物——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英国的丘吉尔首相,以及代表“自由法国”的戴高乐将军,正悄悄地聚集在一起,准备为这场世界大战的下一个转折点,定下基调。他们的决定,将直接影响到欧洲战场的走向,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权也即将走向尽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