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离岸流与马尾藻的陷阱
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3章 离岸流与马尾藻的陷阱,穿越北宋:法学骄子的逆袭之路,喜欢消山虎的徐梵,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离岸流的力量在黄昏时达到顶峰。船身开始剧烈摇晃,像是要被撕裂,固定桅杆的绳索发出 “咯吱” 的呻吟,随时可能绷断。藻丛已将船队半包围,最外围的小船被藻茎缠住船尾,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拖向深处,船员们的呼救声被风声与浪涛声吞没,听得人心头发紧。
宝儿盯着藻丛边缘的浪花,突然发现有几处的水流方向与别处不同,浪花破碎的形状更为分散 —— 那是离岸流与表层洋流交汇形成的 “逃生通道”。她立刻让人在船头升起红色灯笼,这是约定的求救信号,同时指挥:“所有船只用斧头砍断缠绕的藻茎,按灯笼指引的方向突围!”
船员们挥舞着斧头,刀刃与藻茎碰撞发出 “咔嚓” 声,绿色的汁液飞溅如血,在甲板上汇成小溪。最惊险的时刻,旗舰的主帆被一股强流掀起,帆绳瞬间绷断,巨大的帆布如翅膀般张开,差点将两名拉绳的船员卷入海中。哈桑眼疾手快,甩出腰间的弯刀斩断多余的绳索,帆布才缓缓落下,在甲板上堆成巨大的绿丘 —— 上面沾满了被刮下的海藻,散发着浓烈的腥气。
夜幕降临时,突围终于成功。最后一艘小船冲出藻丛的瞬间,身后的 “草岛” 已完全合拢,那些被砍断的藻茎在水中扭动,如同无数条愤怒的蛇,在月光下泛着幽绿的光。回望这片被海藻覆盖的海域,隐约可见被困船只的残骸轮廓,在浪涛中起伏,仿佛无数幽灵在水中挣扎,却终究只是自然力量的寻常展现。
老舵手在航海图上用朱砂画出离岸流的范围,边缘标注着马尾藻的分布密度:“这种洋流每天会随潮汐变化方向,黎明时最弱,黄昏时最强,以后得避开这个时辰经过类似海域。” 他的手指点在图上的 “丁未” 位,那里的水深数据已用墨笔涂改,“这些海藻每年能长两尺,十年就是两丈,海图得年年更新才行。”
宝儿让人收集了几株马尾藻样本,用麻绳捆扎倒挂在桅杆上晾晒。干燥后的藻茎呈黄褐色,韧性不减,她突然想起泉州船坞里用来填塞船缝的麻絮:“把这些晒干的藻茎捶软,混着桐油石灰,说不定比麻絮好用。” 船员们立刻动手试验,捶打的木槌撞击石板发出 “砰砰” 声,在寂静的夜海中格外清晰。
黎明时分,离岸流渐渐平息,海面恢复了平静。朝阳升起时,马尾藻已退到数里外,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绿光,不再显得狰狞可怖。船员们修补着被藻茎刮伤的船板,新研制的珊瑚涂料果然耐用,只留下浅浅的划痕,用布擦拭后便恢复光洁。年轻船员将晒干的马尾藻与涂料混合,制成的填充物在水中浸泡一日后,仍保持着良好的密封性,引得众人纷纷称赞。
“洋流就像大海的血脉。” 宝儿望着重新展开的海图,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了离岸流的走向与强度,“而这些海藻,不过是血脉里的杂质,虽会造成阻碍,却也能让我们更了解这片海洋的脾气。” 她让人将离岸流的变化规律、马尾藻的分布范围和突围的时机,一一记录在册,那些带着海水痕迹的字迹,是航海者们用经验与勇气写下的指南。
船帆再次鼓满风,带着新的发现与收获,朝着下一片海域驶去。甲板上,晾晒的马尾藻散发着淡淡的海腥味,与珊瑚涂料的清香混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气息。宝儿知道,这些在航行中积累的知识,就像船底的龙骨,虽不显眼,却支撑着船队穿越重重险阻,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上,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航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