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大夏·七日伐吴录三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8章 大夏·七日伐吴录三,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吴郡已下,孙权退路已断。\"张辽道。
黄忠望向建业方向:\"接下来,就是最后一战了。\"
残阳如血,照在秣陵残破的城墙上。江东的烽火,才刚刚开始。
……
五丈原的秋风如刀,刮过汉中城头猎猎作响的“汉”字大旗。魏延按剑立于城楼,铁甲凝霜,目光扫过城下溃兵。败军如决堤之水涌入城门,马蹄踏碎满地枯叶,带起的尘土裹着血腥直冲鼻腔。
“将军!南郑丢了!”副将吴懿踉跄上城,肩甲裂开深痕,“司马懿亲率中军破了东门!”
魏延指节捏得发白。七日前阳平关陷落,五日前沔阳失守,如今南郑失陷,汉中盆地已如破碎龟甲。他望向西面——丞相灵柩应当刚过剑阁。
“收拢溃兵。”魏延声音冷硬,“拆民房,垒三道街垒!”
城中梁柱断裂声不绝于耳。百姓哭喊声里,木石砖瓦在街巷口垒成狰狞工事。魏延亲手将最后一面“汉”旗插上西门瓮城,布帛撕裂处垂下血红的流苏。
晨雾未散,黑潮已至。
魏军玄甲如乌云压城,云梯车、冲车在晨光中露出獠牙。司马懿的帅旗缓缓展开,金线绣的“魏”字刺目。
“放!”
魏延令旗劈下。城头床弩嘶吼,裹火油的巨箭扎进魏军盾阵。一具云梯轰然起火,攀附其上的魏兵化作火球坠落。但缺口旋被填平,更多云梯搭上城墙。
血战持续到正午。魏延的佩剑“承影”砍出三道崩口,甲缝凝着黑红血垢。吴懿左臂中箭,草草包扎后仍挥刀死战。瓮城下尸积如山,血水顺砖缝成溪。
“将军!东门破了!”传令兵喉头插箭,扑倒血泊。
魏延猛回头。东门浓烟冲天,魏军黑旗已飘上城楼。蜀军残部被挤压向西,如退潮溃败。
“带百姓走傥骆道!”魏延揪住吴懿嘶吼,“丞相灵柩绝不可失!”
承影剑锋抵住吴懿咽喉:“走!”
残存蜀军护百姓涌向西。魏延独立瓮城,卸下残破肩甲。最后三百死士列阵身后,刀刃映着残阳如血。
“汉贼不两立——”魏延举剑长啸。
“王业不偏安!”三百人怒吼压过喊杀。
魏军如黑潮漫过瓮城。魏延剑光化银龙,所过血浪翻涌。一魏将被削去半边头颅;又一敌被踹下城垛。混战中,魏延忽觉背心一凉,低头见半截矛尖透出前胸。
剧痛中他踉跄扶住雉堞,回身斩断矛杆。偷袭魏兵被他掐住喉咙举起,生生掼下城墙。
血沫从嘴角溢出。魏延拄剑环顾——最后亲兵正被乱刀分尸。
城下忽静。魏军如潮分开,司马懿金甲白马至阵前。
“文长降魏,可拜征西将军。”
魏延染血牙齿咬得咯咯响。他颤抖摸出怀中染血的《出师表》抄本——丞相临终所赠。
“汉丞相...诸葛...孔明...”每字涌出一股鲜血,“麾下...征西大将军...魏延...”
染血绢书掷向司马懿。布帛风中展开,墨迹血晕如红梅落雪。
“在此!”
承影剑突然回鞘。魏延纵身跃下三丈高瓮城,落地翻滚卸力。城外三百轻骑如鬼魅突出,为首者抛来缰绳:“将军上马!”
正是吴懿去而复返。
魏延翻身上马,三百骑如离弦之箭射向西门。魏军箭雨追袭,十余骑落马。冲出城门刹那,魏延回望瓮城——最后三名死士点燃火油,烈焰冲天而起,将追兵阻在火墙之外。
七日后,剑阁。
细雨中的关城如巨兽盘踞山脊。魏延独立箭楼,胸前裹伤白布渗出血迹。关下栈道蜿蜒如蛇,溃兵百姓络绎不绝,皆仰望着关上飘扬的“汉”字大旗。
“报!魏军先锋距关三十里!”
“报!姜维将军接应队伍已过葭萌关!”
魏延按剑远眺。定军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二十七年前,先帝曾在此大破夏侯渊。
“传令。”他声音穿透雨幕,“烧毁关外三里栈道,礌石堵死阴平小径。”
吴懿急道:“此乃绝路!”
“丞相教导,”魏延抚过箭垛青苔,“置之死地而后生。”
入夜,魏军火把如星河铺满山道。司马懿金甲映着火光,仰望雄关:“文长真将才也。”
关墙上,魏延解下承影剑横置膝前。剑身崩口处,映着关下连绵敌营。他突然起身抽剑,剑锋划过左掌,鲜血滴入酒坛。
“汉军将士!”血酒高举过顶,“饮此酒,守此关!”
酒坛在青石上摔得粉碎。万人同吼震落山岩:“汉军威武!”
黎明时分,魏军如黑潮涌来。云梯搭上关墙时,煮沸的金汁倾泻而下,惨嚎声响彻山谷。箭雨泼洒中,魏延独守最险要的“青石口”,承影剑每次挥动必溅血花。一魏将攀上城垛,被他拦腰斩断,残躯坠落砸倒半架云梯。
血战至午,关前尸积成坡。魏军鸣金收兵时,魏延以剑拄地喘息。吴懿捧上水囊,忽见主帅胸前白布尽赤。
“无碍。”魏延推开他,望向西面云雾深处,“待丞相灵柩入成都...”
雨丝飘落剑阁。染血的“汉”字旗下,铁甲身影如山峙立。关下魏营中,司马懿放下千里镜,对诸将叹道:“蜀汉有如此忠勇,十年之内,剑阁难图矣。”
细雨中的关城静默如碑,唯闻山风掠过箭孔,发出呜咽般的回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