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蜀汉易帜归夏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章 蜀汉易帜归夏,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来张嶷早就在密道埋伏多时。随着黄皓伏诛,成都的权贵清洗终于落下帷幕。拂晓时分,樊建捧着蜀汉玉玺登上城楼,向城外出现的夏军旗帜缓缓跪下...
---
暴雨冲刷着永昌至越儁的崎岖山路,张任亲自督运的十万石粮队正在泥泞中艰难前行。军粮车上覆盖着厚实的油布,每辆车上都插着\"赈\"字红旗——这是庞统特意交代的标识,以防沿途关隘误判为军粮。
\"将军,前方发现流民!\"斥候来报时,张任看到山道转弯处蜷缩着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百姓。有个妇人正用石片刮树皮,怀里婴儿的哭声比山风还要微弱。
\"立即开灶!\"张任翻身下马,铁甲上雨水飞溅。随军医官早已架起特制的轻便铜釜,将永昌特产的糙米与薏仁按七三比例倒入沸水中。不过片刻,粥香便盖过了雨水的土腥味。
那妇人接过热粥时,枯瘦的手指突然死死抓住张任的护腕:\"将军...剑阁...\"她哽咽着从怀中掏出一块沾血的布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易子\"二字。
张任瞳孔骤缩。这正是姜维血书中提到的惨状!他解下自己的斗篷裹住婴儿,转头厉声道:\"传令前锋营,卸下铠甲轻装疾行!务必三日内送达越儁!\"
---
同一时刻,荆州水寨正呈现截然不同的繁忙景象。
黄忠白须飘飘,站在楼船甲板上监督装粮。三十万石精米被装入特制的防潮木箱,每个箱盖都烙着火漆封印——这是蒋毅亲自设计的\"粮监印\",封印破损者以盗粮论处。
\"老将军,江陵急报!\"副将递上竹简。黄忠眯眼读完,冷笑一声:\"东吴残部想截粮?\"他拍了拍身旁蒙着油布的巨大器械,\"让他们尝尝'霹雳车'的厉害。\"
当夜,长江雾锁。东吴战船果然悄然逼近,却在距离粮队百丈处突然遭遇漫天火雨——那是改良后的投石机将猛火油罐抛射到江面,遇水不灭的火焰顿时形成一道火墙!
\"全速前进!\"黄忠屹立船头,身后三十艘粮船借着东南风扬帆直上。老将军挽弓搭箭,一箭射落敌舰了望台上的灯笼,在黑暗中为船队指引方向。
---
五日后,当永昌粮队抵达越儁郡时,城墙上守军爆发出嘶哑的欢呼。张翼亲自出迎,这位老将的铠甲明显宽松了许多——他竟将自己的口粮全部分给了城中妇孺。
\"公义来迟了。\"张任单膝跪地,却被张翼一把扶起。两位老将目光相接,同时看向北方——那里,白帝城的烽烟刚刚升起,正是黄忠粮队抵达的信号。
\"庞军师神算。\"张翼展开最新军报,\"永昌粮赈越儁流民,荆州粮济白帝守军,两路分明却互为犄角。\"他指向地图上两条蜿蜒的路线,恰如一把剪刀,将魏国可能的偷袭路线彻底剪断。
突然,一匹快马冲入城门:\"报!剑阁守军见到白帝城方向的烽火,已竖起大夏旗帜!\"
张任闻言大笑,却笑出了眼泪。他想起临行前庞统的预言:\"粮道分明之日,便是蜀汉易帜之时。\"此刻雨中飘扬的\"夏\"字旗,正无声地宣告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