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燎原之势,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份有意思,\"庞统举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着改良过的水磨,\"将水力与碾米结合,倒是解决了山区运输难题。\"

身旁的徐庶凑过来看:\"这学子还标注了'参考武侯木牛流马传动原理'...\"他突然压低声音,\"士元,这样真的合适吗?科举取士考这些...\"

庞统晃了晃手中密旨,绢帛上蒋毅的朱印格外醒目:\"陛下明令:'益州官员,需通圣贤之道,更需知民生之艰'。\"他指向祠外广场,那里正在举办农具展览,\"你看那些荆州来的工匠,不也在向蜀地老农请教梯田种植?\"

正说着,一阵清脆的金属碰撞声传来。只见十几个少年推着辆奇怪的独轮车走来,车上装着改良过的犁铧。

\"先生!\"领头的少年兴奋地喊道,\"我们按照《武侯集》里的记载,把曲辕犁改成了可调节的!\"

庞统走过去细看,发现犁头上果然多了个精巧的机关。他忽然注意到少年们腰间都挂着个小木牌,上面刻着\"武侯书院\"四个字。

\"这是...\"

\"回大人,\"少年恭敬地行礼,\"我们是新成立的'武侯匠学堂'弟子。蒋公说,丞相的学问不该只藏在书里...\"

暮色渐浓时,姜维独自登上锦官城的残垣。城中万家灯火次第亮起,与天际繁星连成一片。新建的水力作坊还在运转,水轮击打河水的声响仿佛某种韵律。学堂方向传来孩童的诵书声,那是新编的《益州劝学歌》:

\"武侯遗爱在,星火永相传。

木牛载道远,流马走山川。

今朝重走北伐路,不为征战为桑田...\"

恍惚间,姜维仿佛看见丞相羽扇纶巾的身影,正在灯火最明处向他微微颔首。夜风拂过面颊,带着稻花淡淡的香气。

三个月后的冬至,五丈原举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来自益州各郡的农人、工匠、学子齐聚诸葛亮墓前。姜维亲手点燃了第一支火炬,随后数百支火把接连亮起,在雪地上排成一条蜿蜒的火龙。

\"丞相,\"姜维望着跳动的火焰轻声道,\"您当年留下的星火,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队伍最前面,那个曾经献上醪糟的女童,现在正领着小伙伴们唱新编的《节气歌》。白发苍苍的张老汉带着改良过的稻种,准备开春后推广到更多地方。甘宁送来的少年匠师们,已经在水车旁搭起了简易工棚。

庞统站在高处,望着这壮观的一幕,突然对身旁的徐庶说:\"元直,你发现了吗?丞相最厉害的不是木牛流马,不是八阵图...\"

徐庶会意地点头:\"是这种精神。让百姓记住的不仅是他的智慧,更是他为民的心。\"

夜空中,不知是谁放起了第一盏孔明灯。接着是第二盏、第三盏...千百盏灯火升腾而起,将五丈原的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每盏灯上都写着不同的心愿:

\"愿天下再无饥馑\"

\"愿学问泽被苍生\"

\"愿武侯精神永存\"

在最高的那盏灯上,姜维亲手写下了八个大字:

\"星火不灭,华夏长青\"

灯火渐远,融入星河。五丈原的风中,似乎回荡着那个熟悉的声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十皇

七彩的毛毛虫

我一小丑,在哥谭逃亡很合理吧?

自由才是唯一

我在剑宗吞噬封神

舞风腾云

大明第一墙头草

随轻风去

不心慈,不手软,嫡女已黑化

屿岚

说我生不了?二嫁京圈大佬一胎三宝!

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