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西域烽烟
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9章 西域烽烟,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铜雀台的晨雾在琉璃瓦上凝结成珠,顺着飞檐滴落在白玉阶前。司马昭端坐在鎏金案几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温润的白玉圭板。阶下站着个深目高鼻的粟特商人,羊皮靴上沾着葱岭以西的沙尘。
\"丞相请看。\"胡商展开手中羊皮卷轴,朱砂绘制的商道如血脉般蜿蜒,自敦煌一直延伸到疏勒以西的葱岭。卷轴边缘缀满各色宝石,标记着沿途三十六国的特产——于阗的美玉、龟兹的葡萄酒、大宛的汗血宝马。
司马昭的指尖突然停在疏勒国的位置。那里的标记比其他城池更为鲜红,朱砂几乎要渗破羊皮。\"乌孙、龟兹、大宛...\"他的指甲在疏勒二字上划出细痕,\"当年诸葛亮遣使联吴抗魏,今日我大魏便效法一回。\"
贾充捧着鎏金虎符趋前,符身上的饕餮纹在晨光中忽明忽暗。\"已备好丝绸千匹、琉璃百件。\"他压低声音,\"只是...\"喉结滚动着咽下后半句。
\"说。\"
\"疏勒王去年刚娶了大夏商贾之女,那女子据说是庞统的远亲...\"
司马昭的嘴角扯出冷笑。他忽然俯身从案下取出一只檀木匣,匣盖掀开的瞬间,寒光刺痛了在场众人的眼睛。匣中静静躺着一柄镶嵌蓝宝石的短剑,剑身细如柳叶,刃口泛着幽蓝的冷光。
\"波斯帝国进贡的'弑君者'。\"司马昭的指尖轻抚剑脊,剑身竟发出毒蛇吐信般的嘶鸣,\"据说此剑淬炼时混入了孔雀胆,曾刺穿过三位帝王的咽喉。\"
钟会突然上前,铁甲鳞片碰撞出金戈之音。\"丞相,西域诸国畏威而不怀德。\"他解下腰间佩剑,剑鞘上缠着大夏俘虏的发辫,\"不如让末将率轻骑出玉门,先给疏勒送份'见面礼'。\"
一阵穿堂风掠过殿堂,吹动司马昭腰间新佩的于阗玉佩。玉上雕刻的蟠螭纹让他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司马懿临终时的教诲:\"驭夷狄如驯虎,既要以肉饲之,亦需以鞭笞之。\"
\"准。\"司马昭抛出一枚金令箭,箭尾缀着的红缨如血滴悬空,\"但记住——\"他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却让殿中温度骤降,\"只烧粮仓,不伤王族。要让疏勒王知道,这把火本可以烧在他的寝宫里。\"
胡商退出殿堂时,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湿透。他望着宫门外等候的驼队,突然注意到第三匹白骆驼的鞍袋微微鼓起——那里藏着大夏星火堂的密信。驼铃声中,他摸了摸藏在怀中的另一份羊皮地图,上面用隐形墨水标注着大夏在西域的所有暗桩。
与此同时,铜雀台的阴影里,一个侍卫悄悄退下。他的靴底沾着特制的红泥,这种产自交州的泥土会在三日后褪色,正好能掩盖他前往城南密宅的踪迹。那里有位戴着青铜面具的客人,腰间配着刻有青龙纹样的短刀。
合浦港的晨光中,稻浪一直绵延到天际线。徐庶拄着藤杖走在田埂上,身后跟着十几个肤色各异的商人。浪花声里混杂着占城语、扶南语和大夏官话的交谈。
\"这季稻米能出多少?\"一个头戴金箍的扶南商人比划着问。
徐庶笑而不答,只将杖尖指向远处——港口停泊着数十艘楼船,民工们正将麻袋垒成小山。每袋米上都烙着\"交趾常平仓\"的火印,在朝阳下泛着暗红的光泽。
\"自陛下推行'稻麦轮作'之法,交州已三年无饥。\"老刺史弯腰抓起把泥土,黑褐色的沃土里蠕动着肥硕的蚯蚓,\"更别说那些占城稻种...\"
话音未落,海边突然传来欢呼。一艘怪船正破浪而来,船身两侧装着巨大的水轮,甲板上矗立着三层织机——正是甘述设计的\"木兰舟\",如今已成了交州商队的标志。船首像雕刻着青龙,龙睛镶嵌的夜明珠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商人们蜂拥向码头时,徐庶却望向西北方。那里有座新修的钟楼,此刻正敲响辰时的钟声。铜钟上铸着清晰的铭文:\"建安二十四年,诸葛丞相南征,教民耕战
疏勒王宫的葡萄架投下斑驳的影子,熟透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甜香。大夏使节张嶷立于石案前,手中连弩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缓缓抬起手臂,弩弦震颤的瞬间,三支箭矢已穿透十步外的牛皮靶子。
\"哆!哆!哆!\"三声闷响惊得侍酒女奴手中银壶坠地,琼浆在青石板上洇开一片暗红。
\"此弩射程二百步。\"张嶷的声音不疾不徐,手指抚过弩身上交州柘木的纹路,\"木料需在交州雨季伐取,阴干三年方成。\"他取出一枚箭簇,青铜箭头上泛着诡异的绿色荧光,\"箭头淬了占城毒藤汁,中者伤口溃烂三月不愈。\"
疏勒王阿史那贺鲁斜倚在锦缎软榻上,粗壮的手指捻着卷曲的胡须。他的目光在弩箭与殿角之间游移——那里堆放着大夏商队进献的礼物:晶莹如雪的冰糖在玉盘中垒成小山;交州细布薄如蝉翼,在穿堂风中微微飘动;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坛贴着\"武侯\"红纸的药酒,纸上的朱砂印记宛若当年诸葛亮羽扇轻摇的轨迹。
\"好弩。\"贺鲁的汉话带着浓重的西域口音,金镯在手腕上叮当作响,\"不过...\"他忽然伸手抓向弩机,动作快得惊人。
张嶷手腕一翻,连弩已拆解成三个部件。\"大王若喜欢,这套备用弩机权当见面礼。\"他眼角余光瞥见殿侧帷幕微动,那里至少藏着三名刀斧手。
宫门突然洞开,阳光如利剑刺入殿内。魏国使团在钟会带领下昂然而入,猩红大氅在身后翻卷如血浪。钟会解下大氅随手抛给侍从,露出腰间那柄闻名西域的蓝宝石短剑。
\"奉大魏丞相令。\"钟会的声音清越如剑鸣,目光却死死盯住张嶷,\"特来与大王共商...丝路关税之事。\"他故意在\"关税\"二字上加重语气,手指轻叩剑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