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禅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3章 新政落地·星火燎原,现代军医穿越东汉救世,一心禅师,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行了约莫三四里,前方官道旁出现了一座新修的亭子。亭子不大,青瓦红柱,样式简洁实用。亭檐下挂着一块木匾,上书两个端正的大字:“义井”。亭子中央,果然有一口新砌的石井,井口围着光滑的青石栏,井轱辘上缠着粗实的麻绳,挂着一个崭新的木桶。几个行商打扮的人正坐在亭中的石凳上歇脚,一边用木瓢舀着清凉的井水畅饮,一边谈笑风生,驱赶着旅途的疲惫。

“嘿,老哥,歇歇脚,喝口水再赶路吧!这井水甜着呢!”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商贩热情地招呼着气喘吁吁的王豁子。

王豁子也确实口干舌燥,腿脚发软,便道了声谢,小心翼翼地将背上的孙子解下,放在亭中干净的石凳上。孩子喝了点水,精神似乎好了些,依偎在爷爷怀里。王豁子自己也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甘冽的井水,一股清凉直透肺腑,浑身的燥热和疲惫顿时消解了大半。他环顾这整洁的义井亭,又想起刚才那平坦坚实、不再吃人的官道,还有那神奇的医官和银针…这一切,都像是做梦。

“瞧见没?老哥,” 那络腮胡商贩用下巴点了点义井亭柱子上一张新贴的、浆糊还没干透的朱砂皇榜,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又减啦!商税又减啦!咱们跑小买卖的,好日子要来了!”

王豁子不识字,但“商税”二字他懂,那是压在商人头上的一座山。他凑近些,只见那皇榜字迹工整,盖着鲜红的朝廷大印,旁边一个识字的行商正摇头晃脑地念着:

“…为体恤商旅,繁荣市易,特旨:凡行商小贩,贩货值十贯以下者,所过州府关津,一律免征厘税!贩货值十贯至五十贯者,税减三成!各州府所设‘便民市集’,摊位费再减半!此令即行,诸司凛遵!”

“十贯以下全免!十贯到五十贯减三成!” 络腮胡商贩拍着大腿,兴奋地对王豁子说,“老哥,你是不知道,以往跑一趟,过几个卡子,挣的那点辛苦钱大半都喂了税吏!这下好了!朝廷这是动真格的,给咱们活路啊!” 周围的商贩也纷纷附和,脸上洋溢着真实的喜悦和对新政的感激。

王豁子听得似懂非懂,但他能感受到身边这些商贩发自内心的欢喜。朝廷…好像真的不一样了?

“何止商税!” 另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插嘴道,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听说没?朝廷还要在各州府大城,还有像咱们徐州这等紧要地方,建‘忠义祠’和‘英烈祠’呢!”

“忠义祠?英烈祠?” 王豁子茫然。

“是啊!” 货郎来了精神,“忠义祠,供奉的是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将军士兵!英烈祠,供奉的是那些为国为民有大功劳的能人志士,比如造桥修路累死的工匠,防疫治病救了好多人的大夫,甚至…甚至听说种出高产粮食的老农,都有可能进去享香火!死了也有朝廷供着,子孙脸上有光!这才是…这才是让人心甘情愿卖命的道理啊!”

货郎的话,像一道无声的霹雳,猛地劈进了王豁子混沌的心田!为国捐躯的将士有人祭奠?种地的、治病的、做工的…只要有大功劳,死了也能进祠堂享香火?朝廷供着?子孙荣耀?他活了快一辈子,头一回听说这样的事!这和他认知里那个只管收税征粮、高高在上的朝廷,完全不一样!他下意识地搂紧了怀里的孙子,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对那个遥远的洛阳,对那位年轻的储君,生出了一丝模糊的、却无比真切的敬畏和归属感。这水泥路,这义井,这减税的榜文,还有那听都没听过的祠堂…它们像无数点微小的火星,正悄然点燃着王豁子心中那片名为“家国”的、从未真正燃烧过的荒原。

他背起精神好了许多的孙子,再次踏上东去的官道。脚步似乎比刚才轻快了些。前方,一座崭新、规整的院落出现在官道旁,青砖灰瓦,门口悬挂着醒目的“彭城郡惠民药局”的牌匾。院门敞开,隐约可见里面排队候诊的百姓和穿梭忙碌的青衣医士。

而就在药局斜对面,一片开阔的空地上,则是一派截然不同、热火朝天的景象。那里,显然是一座刚刚奠基动工的巨大建筑工地!地基已经挖得很深,巨大的青条石正被喊着号子的工匠们用粗大的绳索和滚木,一点点拖曳到位。工地的围挡上,悬挂着巨大的工程图纸和效果图,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围观。

王豁子忍不住也凑近了些。只见那图纸上绘制的建筑,巍峨庄重,气势磅礴。主体由厚重的青石砌成基座,高耸的飞檐斗拱如同展开的鹏翼,又似战士不屈的臂膀。正门设计得极其宏大,门楣上预留的位置,清晰地标注着两个尚未镌刻、却已力透纸背的大字——

**忠义祠!**

旁边另一幅稍小的效果图,建筑风格更为沉静肃穆,门楣标注则是:

**英烈祠!**

图纸下方,还有详细的文字说明,阐释着两祠供奉的对象:忠义祠,供奉自开国以来,为国征战、捐躯沙场之忠勇将士,依军功、战役序列牌位。英烈祠,供奉为国为民有卓着贡献之英杰,含大匠、良医、贤吏、义商、乃至有功于农桑、水利之杰出庶民!

夕阳的金辉,慷慨地泼洒在平整宽阔的水泥官道上,为奔驰而过的商队马车镀上流动的金边,也照亮了惠民药局门口排队百姓脸上带着希望的神情。巨大的忠义祠工地上,工匠们依旧在号子声中奋力劳作,巨大的基石在夕阳下泛着沉凝的光泽。

王豁子站在药局门口,看着那热火朝天的工地,又低头看看怀中服了药、已经安稳睡去的孙子。远处官道上,又一支商队摇着驼铃迤逦而来,车轮在水泥路面上发出均匀悦耳的沙沙声。更远处,似乎还有一队包裹着胶皮马蹄、如黑色溪流般无声巡弋的轻骑剪影,马颈上鲜红的缨穗在风中跃动,如同跳动的火焰。

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抚摸着孙子温热的小脸,浑浊的目光越过喧闹的工地,越过官道,望向那轮缓缓沉入地平线的巨大落日。一种从未有过的、沉甸甸却又暖烘烘的东西,悄然填满了他的胸腔。他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知道脚下的路是实的,路边的井水是甜的,孙子的命是眼前这药局救的,那些战死的、有功的,朝廷没忘记,还给修大祠堂供着…这就够了。

“好…好世道啊…” 他对着那熔金般的落日,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带着浓重乡音的语调,喃喃地吐出几个字。背起熟睡的孙子,他转身,脚步沉稳地迈进了惠民药局那扇敞开的、象征着生机的门。

夕阳的最后余晖,将老人佝偻却透着踏实感的背影,长长地投射在坚硬平整、泛着冷光的水泥路面上,也投映在忠义祠那巨大的、象征不朽的基石之上。这点点星火汇聚的光芒,正悄然燎过帝国的每一寸山河,重塑着人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末世十皇

七彩的毛毛虫

我一小丑,在哥谭逃亡很合理吧?

自由才是唯一

我在剑宗吞噬封神

舞风腾云

大明第一墙头草

随轻风去

不心慈,不手软,嫡女已黑化

屿岚

说我生不了?二嫁京圈大佬一胎三宝!

聪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