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豆角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9章 续众生相2,有关部门机关轶事,虎皮豆角羊,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围墙外突然爆发出争吵,如同破锣碎鼓。十几个老太太扒着铁栅栏,漏勺如古代兵器般伸向桶里的 “富贵花开红烧肉” 残块,保安的橡胶棍挥舞如判官笔:“退后!这是机关资产!” 王奶奶举着刻有 “1958 大跃进留念” 的铝盆,盆底粘着 1976 年的粮票,盆里还沉着半块 “群英荟萃炒时蔬” 的胡萝卜丁,像块生锈的勋章:“你们倒黄金,我们捡破烂,天经地义!”
深夜食堂:形式主义的厨房诗学
午夜十二点,后厨的灯泡如将熄的油灯,在李海山脸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他带着陈永年和马建军 “突击检查”,实则是来偷吃剩菜。赵师傅从蒸笼里捧出温着的 “紫气东来东坡肉” —— 其实是用冬瓜雕刻成肉块形状,淋上红糖酱油汁,在月光下泛着诡异的紫光。“李局,这是特意给您留的‘改革特供’。” 陈永年的笑容像抹了猪油的馒头,旁边还摆着一盘 “万寿无疆酱牛肉” —— 酱色的萝卜块整齐码放,取名来自毛主席万寿无疆口号。
李海山咬下第一口 “东坡肉”,洗衣粉勾芡的涩味在舌尖炸开,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咳咳......” 他强装镇定,指着旁边的 “长征路上炒面” (实则是酱油炒玉米面),“明天给省里汇报,就说我们开发了‘忆苦思甜套餐’,吃一口忆长征,两口思改革!” 陈永年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马建军望向窗外,泔水桶里的 “银河落九天蛋花汤” 残渍在月光下如星图,与 1958 年文件里的 “亩产万斤” 插画渐渐重叠。
环境细节:油腻的蒙太奇
食堂墙面是幅荒诞的拼贴画:“艰苦奋斗” 标语旁的黑板报写着今日菜单, “星火燎原小米粥” (玉米糊)、 “解放全中国炖菜” (白菜炖粉条)、 “打倒四人帮窝头” (高粱面窝头),菜名比菜本身更热闹。天花板吊扇如油腻的唱片,扇叶上的油垢厚得能雕刻出 “开国大典红烧肉” 的浮雕,每次转动都抖落碎屑,如撒向人间的 “革命舍利”,精准坠入某位干部的 “公社大食堂杂烩” 汤碗 —— 那汤里混着早晨的土豆、中午的萝卜和晚上的剩菜叶,美其名曰 “忆苦思甜大团结”。
地面是张永远未干的抽象画, “黄金咖喱土豆山” 的残渣与 “万寿无疆酱牛肉” 的萝卜皮交织成莫比乌斯环,踩上去的吱呀声是最原生态的 “革命进行曲”。食堂门口的镜子是面照妖镜,干部们整理仪容时,永远看不见镜面上的 “富贵花开红烧肉” 油渍 —— 那是三年前李局长 “绝不浪费” 誓言的化石,如今已成了镜面的胎记,如同一枚永远无法摘除的油腻勋章,在岁月里越长越厚,比任何菜品都更 “经久不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