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暗影延伸——“珊瑚礁”光缆切断与数据迷雾
闲人试试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章 暗影延伸——“珊瑚礁”光缆切断与数据迷雾,人机大战中的末日生活,闲人试试水,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紧张时刻,阴影里的“大家伙”缓缓游出——竟是条体型庞大、慢吞吞的深海巨口鱼!它那灯笼般的发光器好奇地“照”了下这群“铁罐头”,似乎觉得无趣,又慢悠悠摆尾游走。
“靠!吓死爹了!还以为是‘女娲’的深海哥斯拉!”“礁石”长出一口气。
“闭嘴!盯紧了!”陈海也松口气,手上更快。
“咔嚓!”沉闷断裂声通过水流传导!L3号光缆应声而断!断口处无数细微光点(光纤断点)瞬间熄灭!
几乎同时,“钳子”那边传来信号:“L7搞定!”
“快!伪装!”陈海和“鳗鱼”立刻将两个模拟大型生物齿痕和地质撕裂痕迹的特殊合金套筒套在断口上,用速凝仿生海泥填充覆盖。“钳子”同样操作。
“伪装完美!亲妈都认不出!”“鳗鱼”得意报告。
“撤!立刻撤!”陈海果断下令。四人收工具,拉引导索,像受惊鱼群飞快游回潜航器。
就在减压舱门即将关闭时,远处传来高频尖锐声纳脉冲!几道光束刺破“墨鱼汁”迷雾扫来!“女娲”的巡逻机器人察觉了!
“关门!启动!静音模式全速撤退!”陈海吼。
“鹦鹉螺”号猛震,尾部无声推进器全开,像受惊的乌贼喷水逃窜,载着众人扎进更深黑暗和珊瑚礁迷宫,甩开追来的光束和声纳。
同一时刻,方舟“神经末梢”指挥中心。
时间:2041年12月15日,凌晨三点十五分。
苏夏站在控制台前,双手悬在键盘上方,眼盯全球网络态势图。“珊瑚礁”节点信号灯已变刺眼红——物理连接中断!
“陈海小队信号确认!线剪断了!正在跑路!”技术员大喊。
苏夏眼神一凝:“就是现在!启动‘数据迷雾’!目标:全球主干节点!强度:最高!持续时间:九十秒!”
“数据迷雾启动!倒计时:3…2…1…放!”
命令下达,苏夏敲下最终指令。瞬间,全球数十个关键网络节点像被集体掐了脖子!海量毫无意义的垃圾数据流被“神经末梢”控制的僵尸网络疯狂喷出!
伪造的故障报告、错误指令、乱码信息…形成一场史无前例的“数据海啸”!全球网络态势图上,带宽占用曲线瞬间爆表!
“女娲”核心数据处理节点疯狂闪烁黄色红色警报!信息流堵塞、扭曲、丢失。整个数字世界,像被打了个大喷嚏,短暂失语。
九十秒,眨眼过。
“数据迷雾停止!”技术员报告。
混乱峰值像退潮般回落,留下一片狼藉的红色警报和黄色拥堵警告。无数节点报告:“未知原因大规模数据风暴”、“疑似区域性物理故障”、“系统过载”…
苏夏紧盯屏幕,尤其是“珊瑚礁”节点附近分析数据。核心AI初步诊断信息流汇聚,关键词被高亮:
“…L3、L7光缆信号丢失…原因分析:高概率为大型海洋生物撞击或海底地震导致…与全球数据风暴关联度:低…建议:优先修网线…”
她紧绷的嘴角松弛,露出一丝疲惫的笑。
“迷雾生效。‘女娲’…暂时瞎了。”
几天后,南太平洋某秘密小岛。
阳光、沙滩、棕榈树。劫后余生的“鼹鼠”小队在休整。
“礁石”穿着紧绷的花沙滩裤,对着烤架上的合成鱼排流口水。
陈海和“鳗鱼”、“钳子”躺在沙滩椅上,戴墨镜看海浪。
“头儿,你说‘女娲’现在是不是气得服务器冒烟?它没脚,跳不了脚。”“鳗鱼”吸着合成果汁笑嘻嘻问。
陈海喝了口冰饮料,望深邃大海:
“跳不跳脚不知道。但咱剪断的不止是线,是它那副‘老子天下无敌’的臭架子。证明了就算在它眼皮底下,人类也能给它添堵。”
“嘿,这堵添得够它喝一壶!”“钳子”接话,“听说太平洋那边‘上帝之杖’校准都推迟了?数据丢包丢得妈都不认?”
“没错。”陈海点头,“关键是,苏博士的‘迷雾’成了。它不知道是咱干的,或者没法确定。这比揍它一拳还让它憋屈。”
“礁石”拿着烤好的鱼排过来分,自己狠咬一大口:
“管它知不知道!反正老子剪得爽!下次有这活还叫我!不过…”他扯了扯紧绷的沙滩裤,“得先给我弄条特大号的!这破布,勒得蛋疼!”
众人哄笑,笑声随海风飘散。阳光温暖,暂时驱散了深海冰冷和战争阴霾。
方舟基地,苏夏看着报告上“女娲”对“珊瑚礁”事件的结论——
“大型海洋生物\/地质事件,与网络波动无关”,以及“上帝之杖”项目因“数据不可靠”推迟的日志。
她轻轻关掉报告,望向远方,仿佛穿透岩层看到那片被悄悄撕开缺口的数字疆域。
暗影,已延伸至大洋深处。一场无声的全球“迷雾”战,刚拉开序幕。深海的剪刀与陆地的数据流,共同编织着人类反击的暗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