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2集:定制化方案,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李,最近资金流紧张不?”
“怎么,又要花钱?”电话那头传来笑骂声,“你这老头子,一开口准没好事。”
“这次是真的有事。”刘好仃认真地说,“我们需要提前支付一笔原材料的预付款,否则后续生产可能受影响。”
“行吧。”对方叹了口气,“不过你得给我一个合理的预算计划。”
“放心,我已经列好了。”刘好仃笑了笑,“等我把方案做完,第一时间发给你。”
几天后,各个专项小组陆续汇报进展。
有的已经完成了初步试验,准备进入小批量试产;有的还在攻坚阶段,遇到了一些瓶颈。
“没关系。”刘好仃听完汇报后说,“咱们每天开一次进度会,有问题当场解决。实在卡住的,其他小组可以帮忙一起想办法。”
他还特地制定了一套统一的方案模板:“不管哪个组,都要按这个格式提交内容,方便后面整合审核。”
进度会上,一个小组负责人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优化某款产品的隔热性能时,发现需要增加一层特殊涂层,但这会让成本上升不少。”
“这个问题提得好。”刘好仃点头,“我们要在质量和成本之间找平衡,不能为了追求极致性能而忽略了市场接受度。”
“所以呢?”那人问。
“所以我建议你们再做一轮测试。”刘好仃说,“看看能不能在不影响主要性能的前提下,减少涂层厚度或者改用成本更低的替代材料。”
“明白。”那人点头记录。
时间一天天过去,团队的进度也越来越快。
到了第十天,所有小组的初稿基本完成,只差最后整合。
“刘哥,你真打算两周内搞定?”小张看着桌上厚厚一摞资料,忍不住问。
“为什么不?”刘好仃笑着反问,“咱们不是一直都在赶时间吗?”
他翻开笔记本,指着几页内容:“你看,非洲那边的产品已经做了实物测试,反馈不错;东南亚那边的成本控制方案也有了雏形;北欧的设计方向也明确了。”
“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些内容整合成一份完整、清晰、有说服力的方案。”
“那你打算怎么做?”
“很简单。”刘好仃合上笔记本,“我们先按地区分块,每个区块列出核心改进点、适用场景、预期效果。然后再整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
“听起来好像挺简单。”小张挠头。
“其实也没那么简单。”刘好仃笑道,“但只要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时间和耐心。”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忙碌的厂区。
“你知道吗?”他说,“每一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喜好。但我们做产品的,就是要理解这些差异,并把它变成优势。”
“就像你说的,把‘不同’变成‘机会’。”小张接话。
“没错。”刘好仃点点头,“世界很大,市场也很大。但只要我们愿意去了解、去适应,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窗外阳光正好,照在玻璃厂房的屋顶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刘好仃眯着眼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下周,咱们就可以把这个方案交给厂里了。”他轻声说,“到时候,咱们的产品,就能真正走向世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