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集:智能化生产初体验,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海棠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师傅看着机械臂精准地夹起一块刚成型的玻璃,忍不住感叹:“以前我们都是靠手感,现在全靠机器,太神奇了。”
刘好仃笑了笑:“科技改变生活嘛。”
当成品玻璃出炉后,最后一道工序是通过智能化质检系统进行检测。
“来,咱们看看这第一批产品怎么样。”刘好仃带着质检员老周走到终端屏幕前。
屏幕上显示着各项数据,大部分都合格,唯独有一块玻璃被标记为瑕疵品。
“这块怎么不合格?”老周疑惑地指着屏幕,“我看它表面挺光滑的,尺寸也标准。”
刘好仃仔细检查了一下实物,点头道:“确实看不出问题。可能是系统误判了。”
“那怎么办?”质检员小林问。
“暂停程序,手动复检。”刘好仃说,“我们不能光看机器判断,还得结合人工经验。”
他们将这块玻璃放到检测台上,用传统方法再次测量,确认无误后,重新录入系统。
“看来识别阈值可能设得太严格了。”刘好仃思索片刻,“得调整一下,让它更贴近我们的实际标准。”
他打开设置界面,调整了几个参数,然后重启质检程序。
“再来一次试试。”
这一次,系统准确识别出了所有合格品,连之前那块也被判定为优质产品。
“成了!”小林高兴地喊了一声。
老周却注意到一个细节:“刘哥,你看这里——系统提示‘识别模型需更新’,但下面又没写怎么更新。”
刘好仃眯眼看了半天,叹了口气:“这事儿以后再说,先把眼前这一批搞定。”
他转身对所有人说:“今天的表现不错,虽然遇到些小问题,但大家都很努力,也很配合。咱们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而是不断进步。”
王师傅咧嘴一笑:“刘哥说得对,我刚开始还怕自己跟不上节奏,现在觉得也没那么难嘛。”
“对啊。”小张也点头,“只要多练习,其实机器也没那么可怕。”
刘好仃看着这群熟悉的面孔,心里踏实了许多。
夕阳透过窗户洒进车间,映照在整齐排列的智能设备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他低头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
“今天就到这里吧。”他说,“明天继续推进,争取早点实现全线自动化。”
工人们陆续收拾工具,互相打趣着今天的经历。
“你记得那个英文按钮吗?”有人笑着问。
“记得,‘Start’是启动,‘Reset’是复位……”另一个人模仿着刘好仃的声音回答。
笑声在车间里回荡,轻松而温暖。
刘好仃站在门口,看着大家离开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但他也相信,只要大家愿意一起努力,这座老旧的玻璃厂,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夜色渐深,车间的灯光依旧明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